2006年11月1日

Come What May (無論未來如何)

 圖片: Moulin Rouge -Satine 官方網站
文字:William Wang

每一首歌都應該配上一段深深烙印在惱海中的畫面,這畫面也許是某個地方、某個人、某一段陳年往事或是某一段淒美感人的愛情故事。歌曲讓我們的心靈,伸展出自由翱翔的羽翼。於是我們閉上眼,聆聽著這段音樂所帶給我們的無限宇宙。

年輕時,曾很喜歡西洋流行歌曲,當時台灣音樂的市場,和今日有著截然不同的風貌,但唯一不變的是盜版猖獗。我曾把歡愉的青春歲月,託付給它們,還記得當時唸懷生國中,學校就在光華商場旁,下了課和志同道合的同學,在光華商場地下室,買一張25元的盜版黑膠片、而我所買的第一張黑膠片,可能是ABBA合唱團吧。唸高中時,Walk Men漸漸流行,我們就在中華路,花100元請人盜拷一捲TDK錄音帶,90分鐘的雙面帶中錄滿了各式的西洋Billboard 排行榜歌曲。而當時的我,喜歡背著那只肩帶收得很短的書包,穿梭在一間又一間的唱片行裡........

當音樂響起時,記憶伴隨著音符,飛舞在青澀的純真年代,駐足於噹噹噹的平交道前,望著眼前緩慢放下的平交道柵欄,西門町的街景,變的模糊。有一股年少的衝動,令我迫不及待想衝過柵欄,衝進街角那間唱片行。那些年頭,妳流著齊肩的短髮,穿著醒目的制服,背著名校的書包,大家都投以羡慕及詫異的眼光。我很難想像,像妳這樣的女生,為何也會喜歡聽這些老師所謂的靡靡之音?為何有空來到龍蛇雜處的中華商場?像妳這樣的女生,不是應該出現在重慶南路書店裡,翻著一本本無趣的參考書嗎?難到妳的內心和我一樣,為追求自己的喜好而堅持嗎?你可知道?曾經,在那些年少的歲月裡,我是如此迷戀於妳。

認識妳,也是音樂的緣故吧,90分鐘的帶子錄不滿所有的歌曲,當我躊躇該就這麼留著空白,還是硬擠進一首歌時,妳出現在我身後,好心給了我一個建議。那歌不長不短,剛好錄進了 Bonnie Tyler 的"H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 。那是一個奇蹟,是我們第一次的相遇的故事。

我反覆聽著這首你為我挑的歌,第一次聽懂女人聲音可以如此的沙啞但卻如此性感,整個思緒都是妳的身影。事後回想,當時妳可能鼓足了勇氣來和我說話吧?

後來我再也不曾碰到陌生女子在唱片行裡和我分享她們內心的喜好。她們吝嗇施捨予我,讓我更深深切切思念妳當時所留下的溫暖與善意的微笑,她們冷淡的表情掩飾了內心的情緒、也切斷了人們溝通的橋樑,更讓我想起我們簡短的對話"音樂與人生"。

雖然後來我常常回去中華路的那家唱片行,但高中畢業後,妳卻再也不曾出現過。我想像妳交了男朋友的樣子,不知他是否也喜好西洋音樂?也許妳也曾不經意的在腦海中想起過我吧?生命中曾有一個人和妳擦身而過,而這交會時互放的光彩,穿越時空,在二十多年後,依然喚醒另一個人的靈魂。

當中華商場消失在地鐵板南線完成後;當光華商場也在2006年初夷為平地時。我對妳的記憶,卻不曾在腦海中消失過。此時此刻想起這段往事,不禁覺得這種曾經荒謬的迷戀,也是生命中的一種美麗。

現在妳所聽到的這首歌叫 "Come What May" 是 "David Baerwald"寫的,這首歌在Moulin Rouge(紅磨坊)中得到2002年金球將的最佳電影配樂提名,也是電影中唯一一首原創歌曲。讓我描述一下電影演到這首歌時的畫面。

這首歌出現在電影的最後一段,是用來搭配取材自希臘神話中奧爾菲斯的故事的一個場景,希臘神話中奧爾菲斯的故事是一個理想主義和成熟的傳說。冥王哈德斯看在奧菲斯美妙琴聲的份上,答應讓他帶著死去的茱莉迪斯回到陽間,但他必須在到達地上之前一次也不能回頭,如果回頭他的心願就無法實現。快要到達地上之際,因茱莉迪斯走在奧爾菲斯後面,卻望不見奧爾菲斯回頭看她,她對奧爾菲斯說,如果你不回頭看我,我就不走了,我寧可留在這裡,奧爾菲斯禁不住茱莉迪斯對他愛情的猜忌,最終回頭望了茱莉迪斯一眼.....就這是一眼,茱莉迪斯下半身變成了一尊石像。而莎婷( 妮可基曼 飾)受不了克利斯汀(伊旺麥奎格 飾)的猜忌,在全劇最高潮的橋段,唱出克利斯汀和他相戀時秘密譜下的歌曲"Come What May"。克利斯汀回過了頭,也種下了悲劇收場的結局。

「紅磨坊」的奧爾菲斯,就是妮可基曼飾演的莎婷,他愛上了身份與其格格不入的劇作家伊旺麥奎格飾演的克利斯汀,這段愛情一開始就注定要以悲劇收場!

畫面淡入.........


莎婷自知活不久,為了不讓年輕的作家克利斯汀一輩子傷心,她答應劇場老版的要求委身於貴族公爵。

不知情的克利斯汀以為出身低賤的莎婷嫌貧愛富,玩弄了他的情感,最後在舞台上將一把鈔票,扔在已被病痛及感情折磨,而身心俱疲痛苦不堪的莎婷身上,並對著包養沙婷的公爵說:「這女人現在是你的了,我已付清過夜的費用了。」
這句話深深刺傷莎婷的心。
他接著轉頭,無情的看著悲傷欲絕的莎婷說:
「現在我什麼都不欠妳了」
「妳對我己毫無義意」
「謝謝你治癒我迷戀而荒謬的愛情。」
然後轉身走下舞台,任憑莎婷在台上一人啜泣。

這時飾演小丑的朋友忽然想起了他的台辭,在後台大喊!

"The greatest thing you'll ever learn is just 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
(你將學到世間最偉大的事情其實是相互間的"愛"與"被愛")

聽到這句話的克利斯汀和莎婷都愣住了,這時莎婷淚如雨下站了起來。終於勇敢的面對他們之間的愛情,她對著己走遠的克利斯汀背影,聲嘶力竭的唱起這首歌"Come What May"

克利斯汀停下腳步最後回過頭........

相關音樂: 




Come What May

Never knew I could feel like this
Like I've never seen the sky before
Want to vanish inside your kiss

Everyday I love you more and more

Listen to my heart
Can you hear it sing
Telling me to give you everything
Seasons may change, winter to spring
But I love you,
Until the end of time

Come what may
Come what may
I will love you until my dying day

Suddenly the world seems such a perfect place
Suddenly it moves with such a perfect grace
Suddenly my life doesn’t seem such a waste
It all revolves around you

And there's no mountain too high, no river too wide
Sing out this song and I'll be there by your side
Storm clouds may gather and stars may go by
But I love you ( I love you), until the end (until the end) of time

Come what may  Come what may
I will love you until my dying day

Oh, come what may Come what may
I will love you (I will love you)

Suddenly the world seems such a perfect place

Come what may  Come what may
I will love you until my dying day

無論未來如何

從來不知道我會有這樣的感覺,
就像我從來沒有看見過藍天。
我想在你的吻中融化,
每天都會愛你多一些。

傾聽我的心聲,
你能聽到他在唱歌嗎?
你聽見它說我會給你我的一切。
春秋冬夏,季節變換,
但是我會愛你直到時間的盡頭。

無論未來如何

無論未來如何
我會用一生來愛著你。

突然之間世界變得這樣完美,
舉手投足,優雅無比。
突然覺得我並沒有浪費生命。
我的生命中只有你最重要。

沒有翻不過的山,
沒有渡不過的河。
大聲唱出心中的歌,
我就在你身邊。
暴風雨也許會來臨,
星星也許會隕落。
但是我愛你直到時間的盡頭。

無論未來如何
無論未來如何

我會用一生來愛著你。
無論未來如何

無論未來如何

我會一直愛你。

突然之間世界變得這樣完美,
無論未來如何
無論未來如何

我會用一生來愛著你。


  • 留言者: ifa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3-28 19:11:00
"The greatest thing you'll ever learn is just 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

這句話點醒了我昨天看「為愛朗讀」時對男女主角之間的一段對話的困惑。(還沒看過電影就請跳過)

男主角問女主角在獄中學到什麼?(意指反省過去為納粹做事)女主角先是困惑而後譏俏地說:「不,我學會了讀書。」

我想,人終究只會因為被愛而學習,而無法因為被恨而學習。而這也是原作者一直想要探討的,到底我們給這些「納粹」的審判以及處罰是希望得到什麼結果?以恨還恨真的是正確的選擇嗎?

版主回覆:(01/03/2010 04:05:37 PM)


為愛朗讀小說沒看,但電影如要說,寫起來也是一大篇,我一直覺得電影中,凱特是整個制度下的犧牲者,那場審判只是凱特生命中一連串荒謬與不幸之一罷了。凱特電影中角色的年紀與我父親同年,1922,連生日都只比我父親晚了11天,她的成長,經歷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貧窮。當年的中國亦如是,在女權不平等的那個年代,她努力進入西門子,努力的表現,她為何不參加黨校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戰爭中,一切工業生產都停頓了,成為幹部,只是保住飯碗的方法罷了。

當然,工作就有責任。從凱特燙自己的內衣和他得到電車司機通知他獲得晉升就知他是個很負責盡職的人。而當時他的責任是針對指派給她工作的單位,而不是如今在此指控他和審問他的這一群人。但戰爭留下太多仇恨,仇恨淹沒了人性,與判斷是非的標準。要知,電影中教授指出,殺了人要有動機,當動機成立時才構成殺人。請問,凱特的動機在那裡?只因為他寫了那份報告而其他人都沒寫,所以他的動機因此成立而被判終身監禁嗎?她當時的職責,不讓犯人逃走,成了他殺人的動機。但當時的情況,他是不被同情的,她在審叛中說,「如果犯人逃走了,如何把他們找回來」和「難到我不該加入西門子嗎?」這兩句最為諷刺。難到他不該為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負責嗎?

另她說:「如果不把生病、老弱的先送走,每天都會不停的有新的人送來,收容所容納不下。」這是他挑選人的排序。但仔細想那些參加審判和在場的雷夫,難到看不出凱特已在最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做出了最好的選擇嗎?她已試圖保護那些比較有機會存活下來的人。但她卻被控利用這些弱者為他唸書,利用弱者的信任,並善待他們後,再無情的把他們送走。這也是男主角覺得自己如同那些生病、老弱者一般,最後被無情的送走。

當然結尾他將留下的錢送給那曾經受害的小女孩,但卻沒有得到他的原諒,我也很認同這樣的結果。這是人性,這就是仇恨和戰爭所種下的惡果。但最憋的還是男主角。他不敢面對他愛上一個納粹警衛的事實,就如同他不敢承認他愛上一個比他大了20歲的女人一樣,他是唯一知道他沒有罪的人,也是唯一可以救他的人,但他放棄了這麼做,多年來他一直夾在自己的罪惡感和世人對納粹的仇視下,而化解不開。他為她錄了一卷卷錄音帶來救贖自己當年沒有幫她的錯誤。但他還是不能逃脫社會集體意識下對納粹戰犯的仇視。他本不想去接她,但還是逃避不了良心,卻在多年後見到她時,問他在獄中學到什麼,其實凱特早知道雷夫這麼問心中想要的答案,就同當年雷夫還是一個小男生帶著一束花去看她,她就看出他來找她的目的一樣。她很失望,這麼多年過去,雷夫並沒有學會真正的去面對自己。所以她譏俏的說「不,我學會了讀書。」

凱特唯一有錯,在於他不敢承認自己是文盲,這也是她在審判中無法解釋她為何利用這些弱者為她唸書的原因,而被在場者視為利用這些將死之人的情感。而在獄中,她真的學會了讀書,看著她第一次清楚寫下自己的名子時,我感動的落淚。她終於去面對她自己最不能面對的那件事。就如同當我見到雷夫拿出錄音機開始為凱特朗讀之時,想流淚是一樣的心情。那時是我看到雷夫面對自己良心的感動。





  • 留言者: ifa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3-29 18:16:12
你提的結局,確實是真實世界的縮影。然而卻是我懶得去面對的部分,因為那太過尋常。

要去恨一個對不起自己的人、要去恨這世界上的不公不義這真是太容易了。一個因為自己寫了一本書而被起訴、而被審判、而因為被誤判而在監獄中待了二十年、而後自殺的女人,難道不能激發起她一點點的同情與寬容?她住的地方看起來是那麼地舒適,要說有什麼缺憾,大概就是孤獨而已,而孤獨,難道不也因為她無法原諒?

正如你所說的,我們能不能夠面對自己是一個很重要的點。你因為Michael拿起錄音機開始錄音而流淚,我猜,是因為看到了Michael面對自己內心那柔軟的、還有愛人的能力的一面。

我其實不是很能理解Hana為什麼決定自殺。沒錯,Michael無法對自己坦白地承認Hana在他心中佔據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他願意為她朗讀、願意為她張羅生活必須,可是卻無法寫一封溫暖的信給她,在見面時連握個手都遲疑,離別時連擁抱都吝於給予。可是,願意寄出一卷又一卷的錄音卡帶,願意承擔照顧她的責任,這就是他表達愛的方式。我以為,一向以實際的行動表達愛的Hana應該是可以理解這個孩子的,為什麼她要那麼失落呢?難道真的如監獄的工作人員所言,她只是因為不打算出獄而自殺嗎?

好像扯遠了,因為紅磨坊是好久以前看的電影,故事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卻忍不住繞著新看的電影情節打轉。

版主回覆:(03/29/2009 05:01:30 PM)


那出書的小女孩,亦有他所不能和不想面對的部份,那就是她心中的仇恨。所以她告訴雷夫,如果你是要為她辯解或告解,你可以去別的地方。她不想為此崩解她所信奉的價值。

這和信仰一樣,某些歷史的悲劇,往往被操弄成一種信仰,用信仰來包裝仇恨比較不易讓人察覺,把敵我之間標上鮮明的旗幟,而推行者,和奉行者,到最後彼此催化,到了不能不玩的境界。這時,最好不要聽任何的解釋,也不要寬恕和諒解(寬恕和諒解和一開始的敵對的信念是相背離的)

我是感動雷夫還沒有放棄自己對凱特的情感,雷夫的人生,幾乎已經全毀了。那段卻實處理的很好,動作、聲音、運鏡、節奏的快慢都很棒。

Hana自殺是不再抱著對未來和這個世界存在任何希望,也許當她開始會寫字那天,還對和Michael 再見是有憧憬的,她想再見Michael一面。而那一面,不見也罷。她在被判終身監禁之時,就已對整個世界絕望了,她也許相信Michael是唯一了解她的清白的人,如同Michael小時候告訴她父母,當他得了猩紅熱時,有一個女人收留了她還送她回來,她對這個女人的善良充滿著好感。那是她心中那個善良的Hana,而他心中卻還有另一個令他憎恨的納粹Hana,這兩個不同的人,讓他對她的愛情困惑和矛盾。這部份也表現在後來她要去不去的態度和見了面說出一些責備的話,問她學會了什麼,他還是渴望Hana已悔改了,他就能寬恕她並找回之前那個善良的Hana。而對Hana而言,那個長期以來,她覺得全世界都棄她而去時,唯一一個相信她清白的人,為她朗讀的人,但卻在最後一刻不願面對她,她是否在此時終於體悟了當年那些在集中營中的老弱者,為她朗讀但在最後一刻卻被她放棄的那種悲慟呢?我不知道,但Hana確實有了自殺的打算,因為她始終沒有整理她的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