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八里龍米河濱公園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50228 新北市八里區龍米河濱公園 Arches CP Rough 300g 39 x 27 cm 8K


習畫近兩年,在速寫、素描和寫生中慢慢悟得繪畫之美的真諦。有人說繪畫之美是止於至善,這種說法很籠統,無法了解如何止於至善。且不能用於畫面經營的方法。

近日在水彩寫生中,漸理解所謂圖畫中美的境界。美是一種有標準有方法的東西,也很多元化。一位藝術家,不管是用哪種方式表現。都要把這些美的元素從畫面中提煉出來,並且精巧的平衡在畫面上。

美的元素不一定是像的元素,但卻有很大部份和像有著密切關係。一幅畫中光色、明暗、色調、透視和遠近.........等都是有標準也和像有著密切的關係。想要自由的在天地間提煉或焠取這些元素,素描是最簡單理解物相的方法。

而表現真實世界裡動態和平衡之事物亦為美,速寫即練習快速掌握這種美感,不管是一條經過的船隻、飛起的鳥、行動中的車、路人.....這些動態元素,在畫面營造出和我們息息相關的生命感和現場感。

速寫也亦可訓練簡化和概括的能力,真實世界非常的繁複,不利於畫面的美感經營,在重點和細節之間,藉由速寫培養出取捨的能力。

速寫也是構圖重要工具,在構圖中學會畫面經營,可以是平衡、安定、深遠、指向、傾斜、不安......有賴於構圖練習來完成。

近年拍照手機流行,幾乎人人都可不停取景拍照,如不滿意可立即刪除,久而久之在取景和構圖上自然就精進了。同樣速寫的練習相同於此。經由快速大量的練習學會以構圖的方式傳達最佳和最美的繪畫語言。

色彩是美的重要元素,繪畫藝術於印象派之後,解放了寫實主義,對於光色表現和形體的表現成為內在情緒傳達的重要工具。

大自然中色彩紛亂,卻很和諧。因為大自然的光色有著一定規則。所有顏色被統和簡化在一種規則之中。然而肉眼卻很神奇,單獨看出其中各別顏色不同。因而在繪畫藝術中表現大環境光色,和表現各別顏色都很重要。因為兩者都是我們人類所能感知的世界。藝術家既要顧及大環境的色彩,又要彰顯個體的顏色。才能經營出一種和諧的色彩。

虛實之美,人類眼睛聚焦角度約為30度,4:3的畫紙上,人類大約一次只能看到1/4的範圍,這就是為什麼有黃金比例會落在畫面四個角落的原因。但一張畫,如全部清晰,在觀賞中卻不符合人視覺經驗法則。所以要有主從遠近和強弱的關係。這種關係的提煉亦是畫面中美感的傳達。如同設計一般。繪畫者需要想像,畢竟真實世界所見和畫面所設計並不相同,所以要有一種預見的能力。

意境之美,這是畫面經營最難處,意境往往和上述的美是衝突的,為了經營這種意境可能要放棄透視或色彩,亦有可能放棄比例和形狀。畫面的設計來自於心中的情境或安排,如詩中所見。東方水墨即是追求這種意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都成於畫中。亦或是單一顏色的蒼茫感,亦或是屋漏痕般的水漬.....等,意境是重感覺而不重感知的藝術形式。

筆觸和線條亦為一種意境表現,抽象隱諭的手法傳遞出某種符號和訊息,亦為一種風格和辨識作者的方法。梵谷用了許多短線和螺旋形線條來代表大自然物相的形式。亦為一種意境的表現手法。





2015年2月23日

瑞芳區深澳港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50223 新北市瑞芳區深澳港 Saunders CP Rough 300g 34 x 17 cm


今天是年初五開工的日子,昨晚睡的不好,因為夢中一直在畫水彩,很奇怪的夢,也清晰的不得了,甚至夢到我用茜紅加上淡紅調成威尼斯紅。

這種調色方式在真實世界中不曾用過,也不曾有過這樣的想法,但夢中邏輯卻是正確的。我想是白天太投入了。

自從畫水彩建物失敗後,我查了很多資料,要把人工物形狀畫好的方法。大部份書上建議是練習平塗。有本書上甚至說平塗之於水彩就如同木匠之於釘子。是一門必備的技法。

但再往下看就會發現平塗技法要在不同區塊用不同大小的筆,如建物的平整邊缘會建議用人工毛平筆或貼綠色油漆紙膠帶來畫。這樣確實效果很好,但卻不符合寫生的精神,主要是太浪費時間了。

平塗要一次又一次的上色。顏料的濃度也要一樣,才不會留下筆觸或顏色深淺不一。

一般如要調色,都會在小盆中多調一些,以免再調的顏色不一樣,然後像刷油漆般一道又一道的加深。水份要夠才好控制。且不停轉畫板, 把銳邊置於上方,把水向下刷。

我想寫生時平塗可以先不用畫架,把平塗部份解決後再架起來畫疊色部份。但晴天也許可以如此,那雨天呢?畫紙乾不了又沒有吹風機怎麼平塗第二層、第三層呢?再來疊色的部份,明暗如何和平塗部份比對呢?平塗已乾,其他部份才開始?明暗會差別很大。

海邊依然下著雨,瑞濱路鄰深澳灣有間OK便利店。很LUCKY我的煩惱都解決了,既不用畫架,也不用擔心潮濕。就從便利店內的窗戶直接畫。平塗的部份也很順利。

最後明暗的問題也碰上了。果然乾的時間不一樣,明暗在完全乾後會有些改變,只好在回家後畫紙乾透時,再看哪一塊不夠暗,就再疊幾層。

寫生大約一個半小時內光色變化不大,但超過就不行了,今天一直在平塗船身的部份,但卻忽略了船身加深則前景的圍牆和堤岸要一併加深。但調色盤上只有藍色系,缺了前景的灰藍色,最後兩者的明暗關係出了問題。

回來後才再疊上前景的藍灰色,直到前景暗於中景,才取得畫面整體的平衡。

心得是寫生不能用大量平塗。但畫建物時,局部還是要用,才有大塊明暗效果。並可將整體畫面變得平穩。

2015年2月21日

古亭河濱公園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50221 台北市中正區古亭河濱公園 Saunders HP 300g 22 x 31 cm 菊8K


古亭河濱公園範圍為水源路與永福橋間,鄰近新店溪右岸之古亭河濱公園,精緻花園區約1,065平方公尺,種植高低層次不同、花期更迭之多年生觀花性植栽,以塑造河濱花海意象,區內原有各種完善設施,提供民眾優質休憩空間與精彩的風景饗宴。(摘於台北市府網站)

寫生心得

起稿後,用較明顯的線條修改透視。這些重要線條方向可暗示畫面透視,在上完塊面後,再疊一次色強調出來。

中景橋面為紅色,不可和綠色壘色,相碰後彩度會下降,要用乾縫合法來畫。可先畫上第一層明度較高的紅色,勾勒橋的形狀,待乾了之後,再畫其周圍綠色,最後以紅色再疊橋身陰暗部一次。

中景的房子離地面近處因有水氣,明度較高,高處天空逆光反差大,明度較暗。可用平筆畫,並將紙面轉90度。下方水氣重的部份可加水渲染。

寫生時,畫板不要和紙的大小相差太多,中景需用小筆平塗細膩處,最好能拿在手上,旋轉畫板才容易控制水份及方向。

前景的部份忌諱瑣碎,所以要用大筆畫概括大色塊,不要用小筆細描。

順光面風景較清晰,逆光面因為水氣的關係較模糊。順光面可用乾畫法,逆光面可用乾濕混合的畫法。

熱壓水彩紙較平滑,有利於乾畫法的細節表現,筆觸較硬,鉛筆線也很清楚。不會不平整或被水彩洗掉。水彩濃度不夠時,很快滲入紙內,看起來粉粉的,近景處局部要加強顏色和形狀時,可加入阿拉伯膠,顏色飽和度即可提高。

顏色修改或水洗也因為紙很平而相對容易。缺點是渲染及飛白等方法不易表現,乾燥的時間很快,不適合濕縫合等技法。



2015年2月19日

寳慶路總統府北側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50219 台北市中正區寳慶路總統府北側 Rembrandt CP 300g 18 x 26 cm 16K


今天是羊年的大年初一,街上沒什麼人,很適合練習水彩街景寫生。街景難度較高,不適合在人行道旁搭三角架,我決定帶 16K 林布蘭塊狀水彩紙。

街景多屬中近景構圖,建築物以明暗塊面代替線條,寫生時不宜花太多時間刻畫草稿,一方面時間浪費,會失去光影補捉的機會,另一方面,草稿太細,上色時會被線條拘束,陷入一塊一塊填色式的畫法。

填色很浪費時間,雖細節表現細膩,但整體光線卻在填色間不停改變,畫到最後一塊時,早就和第一塊的明暗及陰影位置不同了。

另外水彩裝備散落一地,沒有好的調色盤和桌面,旋轉畫紙有困難,會事倍功半,整體速度下降,影響光色和明暗判別的一致性。

街景寫生是一種快速水彩技法,重點在於一次完成全部相同明暗部位,先完成全部亮部,再完成全部灰部,最後完成全部暗部。

胸有成竹一氣呵成。在畫草稿時就邊思考每一區塊墨色濃淡,待下筆後,不可邊畫邊改 ,要一次使用正確濃度。

塊狀水彩紙側邊有膠固定,過程中水量大也不會皺,且不需繃紙,適合水彩乾濕混合。

16K是街景寫生很理想的大小,可在一小時內完成,複雜建築物也不會畫不完。

今天先渲染天空,再薄塗景物大色階,亮部留下些許留白區,待要乾時,色塊和線條同時做二次壘色,明暗遠近用不同濃度墨色創造。

最後調整整體色階。天空太亮局部再敷色一次。暗部用冷色增強氣氛。

建物頂部因逆光,局部受光面模糊,鋪大色時可以濕畫渲染完成,並用衛紙控制渲染範圍,擦出一些較亮區塊 ,並來回調整。最後加深前景右下方墨色最暗的樹冠,形成明暗對比,表現多雲晴天反差效果。



2015年2月15日

萬里區獅子公園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50215 新北市萬里區獅子公園  Arches CP Rough 300g 39 x 27 cm


萬里獅子公園由西濱進入萬里後,位在台2線52公里處,有小涼亭和停車場,在此可遠眺基隆嶼和野柳岬,並有一大片海蝕平台,平台上有一大石,狀落手背靠地的拳頭。被稱為拳頭石,是此地知名景點。

昨天用山度士水彩紙,天侯乾燥因此噴水在紙面,山度士面膠很快就化了,顏色滲入棉纖中,之後再疊的顏色,塊面感和流動性不足,實在不該先噴水,在乾燥天氣用較多水份乾筆疊色或濕中乾渲染效果會比較好。

另一問題是我習慣用8開裁去天空的構圖方式,像是定焦廣角鏡頭,風景永遠只有中遠景構圖,失去練習近景細節描繪和表現力。因此要找很有透視的風景來彌補這種廣角的單調性。所以選了非常複雜的景色,大部份時間都用細筆刻劃房子和船身,錯失了捕捉光線的良機。

這種刻畫細節的事在寫生中犯了大忌,寫生中光色的轉變很快,細節的刻劃會用掉太多時間,所以一真追著影子修改。因此寫生應先找不要太複雜且在兩小時能完成的主題,光線和色溫才能一氣呵成。

為了證明這一點,我今天又去畫了一張,也換成Arches 水彩紙,因為它的顏色更白,表膠的抗水性更好,顏色會更適合晴天的色溫和冷色調,山度士偏黃,明暗反差會降低,適合陰雨天的調性。

另一件體會到的事是,之前鋼筆街景速寫並不是在畫水彩,而是在墨線間塗顏色。因此一棵樹一棟房子只要畫暗面的固有色,亮面和線之間會自動形成一個面。但水彩少了線,亮面沒有線的包圍筆觸會很凌亂,所以畫水彩寫生不需過度用線勾細緻的草圖。

用炭筆素描的概念,兩個深色塊面夾出亮面。直接以墨色形狀代替在草稿兩條線條中著色。一個形一個形,一個面一個面直接濕縫合在紙上。

在照片和風景比對中會發現,照片細節中明暗和色調都被簡化了,這是寫生和畫照片很大的差別,寫生在大自然中可在遠景暗部中見到暖色夾在其間,但照片遠山已全部只有一個色階和一個色調了。

所以周剛的書中說,寫生在畫面上能給人一種充滿生氣感覺即在此。

今天也試了潑濺的方法,不太成功,要準備一枝牙刷才行。潑濺的顏料要重一點,因為表現的是暗色的小點,太淡乾了後會看不見。

舖底色的要先觀察天空最亮部的顏色和海水最亮部顏色,以此兩色薄塗為底色,再在天空底色未乾前加入第二色,同樣是薄塗,一樣濃渡,天空即會出現兩種顏色的層次感。

海面先薄塗一次,要跳過浪花的最亮部位,這次沒有預留這些浪花的白色,使海面看起來較平,海面遠處靠地平線是亮面,接著是灰面,近處則有浪花的白色。


2015年2月14日

繪畫雜感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50214 基隆市大武崙漁港 Saunders CP Rough 300g 38 x 19 cm  


已來此漁港三次,雖由不同角度描繪。但紙張大小,構圖習慣呈現固定格式比例,如同定焦鏡下連拍之風景。

同一模特兒由不同角度表現時,如看到僅是完成作品,可能會懷疑他們是否畫同一人。但如把模特兒和畫同時拍進照片中比對。則會發現每位畫家由不同角度都把模特兒畫得很像。

我不敢說他們畫的一模一樣,我說他們都畫得很像。因為他們有各自的表現方法,筆觸和技法及他們所要強調的事物。這種人的差異性使他們的畫會看起來不一樣。

繪畫是一種圖像語言,就如同我們用不同的語言說「我愛你」,說話的重點在於表達「我愛你」這件事,至於是「I Love You」;「愛 し で る」其實都一樣。

當然繪畫形勢風格和流派各有不同,如同瞎子摸象故事般,各自表述何謂藝術,藝術的本質是不變的,就像木頭的本質是不變的,但木頭可以做成各種不同的器物,藝術也可以是音樂、電影、文學、繪畫..... 等不同的形式,但都是藝術。

手法和表現的方式或媒材或技法都可以不同,但它們都是繪畫,所要表達和傳遞的訊息是一樣的。

"像"是一直在繪畫藝術中被拿來討論的,觀賞畫作的人希望有個標準,這樣他們比較容易評斷一幅作品。但這些標準不外乎虛實、明暗、立體透視、比例大小、色彩關係。

絕大多數人用的標準都跳脫不了 "像" 或 "不像"。沒錯,毋庸置疑,這是件可以被量化和有一定檢視標準的規則,照片在今日電腦上已可合成比對兩者間差異性,所以一翻兩瞪眼。

美術科班基礎教育由畫石膏像起步,先從"像"這件事出發,許多人畫像後就跳不出這框框。並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繪畫藝術本質是傳遞和述說。如能由"臨摹自然"進而到成為一種繪畫語言或意念傳達,那當然是更高境界。

在繪畫藝術中,這種由"像"再轉變為理念表達的繪畫表現,和不曾畫像直接形成個人風格者,有所不同,過去我以為畫不像更有風格。

雖然兩者都有自我獨特繪畫語言,但前者經由淬煉產生,經過審美標準驗格考驗和洗禮,全盤通透後,走出特有繪畫形式,此時繪畫傳達的是理念,而非技巧。這種理念是建構在美學基礎之上,繪者有一種思想在其中;這和我就是這樣畫啊!有著天壤之別。

但如所有藝術都以像來比較就很可怕了。不知不覺會被"像"這件事綁架。所有藝術家終其一生只為畫像和更像,這樣就忽略了前面所說,藝術是一種傳遞和述說的事物。使藝術本身的空間受到矮化,在印象派尚未出現前就曾有一段這樣的時期。直到相機發明後才打破這種迷思。



素描在繪畫藝術中扮演著敲門磚的角色。我這天生反骨的人一直不相信,但在經過這麼久的學習後,我悟出了學習素描的道理。

素描如同武術中的內功,就像少林寺和尚每天都要蹲馬步、挑水、伏地挺身般,這是一種用來了解物相的工具,他具有美學中最基本的元素。而這些元素雖然都是為了畫"像"而存在。但它們卻可以被量化且稱為科學的東西。

由科學的事物上去學習哲學的道理是必要的。

為何要從角面像開始,因為角面像已概括了物像。我們後來在繪畫中會不停用到概括這件事。再來是結構,由石膏像我們可學到形狀和結構。即有形狀和結構,我們自然會看到透視。

我們不會要轉到立方體的側面才會畫立方體,因為我們心中已知道他的形狀和結構。如果在石膏像素描中,我們深刻了解鼻子和眼睛及嘴巴的結構。我們即便由正面觀察也可得知其45度角的形狀特徵。

早先在捷運上速寫人物最大問題是人一動就沒辨法畫出五官細節。但如今只要專心看一眼,心中默記形狀特徵即能畫出來。


線條筆法還是一樣的凌亂,但對被描繪者的特徵,卻心裡有數,這是素描練習的結果。

張老師叫我不要一直畫石膏像,他覺得要畫,多畫角面像即可。把這些時間拿來畫真人比較實際,因為那些石膏像都是外國人,他們輪廓和五官和東方人不一樣,如習慣臨摹石像,久了反倒把對象都畫成外國人了。

東方人圓圓臉頰,圓圓鼻頭,泡泡眼皮,圓圓眉弓,凸凸嘴巴,很多畫石膏像畫久了,碰到這種似圓似方的形狀就被難倒了。這種形狀幾乎不曾在石膏像中看到。

但角面相卻讓我們單純了解物像的形狀和結構,只要練習不同角度的透視,自然在畫石膏像和真人時也能看出這部位的差別和明暗透視表現方法。

角面相具備大形和大明暗的概括,這些形狀明暗需先具備,再除理細部明暗和塊面。就像風景畫中大色調要先出來,再處理同色調中明暗和冷暖關係。這些基礎練習不會白費。都是繪畫內功的來源。


素描是理性的物相觀察,但不代表它不能有技巧和表現。只是與其把技巧花在素描上,不如花在其它彩繪媒材。因為素描是要理性的練習,反復觀察修改,單色媒材較易練習色階和進行修改。所以素描重的是畫的數量,而不是感性表現的技巧。要大量素描才能更明確了解被描繪物的特徵和形狀。這裡指的素描不只頭像,是指所有素描,包括風景、靜物等

而水彩是是架構在素描之上的彩繪,也是媒材中技法最多的一種。畫水彩不一定要很大量的畫,但要多花時間了解技法。並用情感包裝素描上所認知的形狀、結構、明暗。用顏色傳達情緒,用筆觸塑造氣氛,將所描繪事物用藝術形式來表現。

看簡忠威畫展時,他說他畫花了十四年時間研究水彩技法,今他要開始真正畫水彩了,乍聽之下會覺得他水彩畫得這麼好,為什麼說一直是在研究水彩技法呢?會讓人有種沽名釣譽的感覺。但真正進入水彩後,發現當水彩技法不足時,能用水彩表現的事物會遠不及其他媒材。所有碰到高反差或要製造較高明度事物時,都相對很難。

水彩因為不可塗改,再加上上色時所見顏色隔著一層水,紙色不會透上來,但乾了之後,紙色透上來,明度會產生重大變化,往往濕的時候還看起來像晴天,乾了之後卻變成陰天。

每多熟練一種水彩技法,就使自己所能表現的事物更多,如同所背單字愈多就愈能說出更完整句子般。

所以最終我還是決定嚐試著練習各種不同水彩技法。希望能用水彩說出自己想表達的事物。


2015年2月10日

三腳渡碼頭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50210 台北市士林區基隆河三腳渡碼頭 Saunders CP Rough 300g 38 x 19 cm


三腳渡碼頭位於基隆河右岸,承德橋以西約500公尺。土名為「後港墘」,因連結社子、劍潭、大龍峒,三地的對渡碼頭而得名,它是台北市最後一座碼頭,也是見證台北變遷的重要據點。

由內湖騎自行車往淡水會經過此處,如今有一小碼頭,停靠小船和竹筏。曾經這裡漁船聚集,養鴨、撈蜆仔、撈紅蟲等產業非常盛行。這裡有一座可昇降的廟宇叫-「天德宮」,供奉著七十多尊被人丟棄的落難神明。

昨天體會到水彩濕縫合技法中,筆尖吐墨的方法,先將筆尖含水飽滿,再將尖端輕觸紙面,待水流出後再行慢慢運筆拖動,以拖代掃丶勾勒和點畫。速度可快可慢,慢時墨厚,快時墨薄,最快時出現飛白,如山石之皺擦。

今天取景為中遠景構圖,本來可以大筆濕畫後再乾筆修飾,但每每看到細節複雜的景物,就想用貂毛筆平塗細畫,完成後卻過於銳利。只好再以去色法,洗掉部份輪廓明確的筆觸和線條。如此才方呈現空氣透視的遠近效果。

其實這樣的風景在現場看並無遠近之感,特別在乾燥陰天,顏色和輪廓都很清晰。雖肉眼看不見陰天環境光中的藍光和紫光,但它們卻實是存在。雲層中縫隙下午的黃光穿透,而雲層較厚處下方為藍灰色。接近地表之遠方折射的橘光和藍光相會,形成灰紫色雲層,這些都不是肉眼輕易看出的顏色,除非先有光色變化認知後再細看,就會發現其中的差別。

水的顏色現場看和照片看都是一片亮白,但水反射了天空的顏色,其實帶有環境中的藍光,但因河水偏綠,兩者相加之下河水的暗部會帶綠,但亮部則偏灰藍色。近處暗;遠處亮也是要觀察的部份,雖然很細微,但瞇眼即能看出。瞇眼會看出水色是比天色暗一點點。因此不可把水色留成白底。

大的色塊和環境光之間的關係完成後,畫面的色調就統一了,接下是在同色中運用不同明暗和冷暖來強化形體。

天空和水面佔了很大的比例,今天天氣乾燥,天空先上的色很快就乾了,再加上的色彩,局部無法和相鄰色完成縫合,留下銳邊。但沒關係,只要不去碰它,待乾了後再用去色法,把水漬洗掉即可出現自然的天空效果。

今天體會墨分五色,白紙丶水大於墨丶墨水等量丶墨大於水、純墨無水。
白紙-天空白雲及反光或留白之處。

水大於墨-遠山丶天空丶水面丶舖底色。
墨水等量-中景的山丶前景草地丶中景的樹和地平丶海面。
墨大於水-近景樹木丶樹枝丶屋牆暗部丶屋瓦。
純墨無水-勾樹枝丶車底陰影丶簷下陰影。

畫的過程中在心中暗自默語此塊是墨大於水丶水大於墨或純墨,可增減墨和水的比例來達到效果。

作畫中不以目中所視紙上墨色為加減參考,而以心中期望之墨色明暗為增減水量依據,待紙乾後即可達期望之明暗效果且避免增減和修改。



2015年2月9日

阿柔洋產業道路寫生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50209 台北市深坑區阿柔洋產業道路 Saunders CP Rough 300g 38 x 19 cm


最近櫻花開了,深坑一帶阿柔洋產道種植了許多台灣山櫻。台灣山櫻又稱為緋寒櫻,較為耐濕,一般面北坡地日照不足,和台灣山櫻接枝後的八重櫻和吉野櫻都不如台灣山櫻綻開。

在書中讀到,遠、中、近景構圖水彩畫要點,其中遠景繪畫以虛代實,只要表現整體空間及冷暖氣氛即可。一般速寫和初學者寫生可以此構圖方式明快表現。

中景構圖,虛實交錯,局部與整體色彩關係都要兼顧。景物漸近,變較清晰。

而近景構圖,實中帶虛,表現對比及物體細節刻畫能力。

我所繪之海景為遠景構圖,山景多半為中景構圖,城市街景則多中、近景構圖。近景構圖,水彩細節刻畫是我最弱之處,終於知道為何一直要靠鋼筆線條搭水彩才能畫街景。而一用水彩畫,房子、行人、樹木都糊在一起,其實是我水彩寫實功力不足。

簡忠威老師寫實功力強,因此他擅長以威尼斯街景為主題。要同時素描功力好,水彩控制力強大才能畫好近景寫生。書中建議初學者畫風景最好從遠景構圖寫生開始。

想找個遠景構圖的風景來畫,但天陰下雨不一定有開闊地方和涼亭讓我躲雨畫畫。繞來繞去就繞到了阿柔洋產道,因為過去我騎單車時常挑戰這條山路,知道路上有兩個涼亭。

今天在濕縫合技法上近步了,水份控制也比之前好。甚至在不同色塊濕接時,因考量明度不同,而添加不同水份,中景山景中央水氣較重,比逆光遠山明度要高且暖,因此調配較多水份來濕接這部位。

而「濕中乾」也能在適當濕度中加入純度最高顏料來渲染。之前濕中乾一直失敗原因是先上的濕色中疊入的顏色純度不夠,碰到下面濕筆即糊在一起。

在明暗控制上也進步了,之前暗部一直壓不下去,要返復疊色造成變灰及反光,結果我拿出之前畫的色卡來觀察,發現烏賊墨、派尼灰、凡戴克棕在不加任何水之下產生的暗色,乾燥後尚且沒有全黑,因此,在表現暗部時,不要被濕紙上看到的顏色所蒙蔽。心中要感覺每一顏色所加的水份在乾了後明度應是如何。這樣才不會受到已乾和未乾的色塊影響整體明暗的判斷。

因為無法預知顏色乾了後的明暗,寧可用色太重,不可太淡。只要剛上去的顏色明暗剛好,乾了後都會明度太亮。再調整或疊深畫面會變灰,且筆觸也會被破壞。

今天另一收獲是樹枝的勾法,之前都用稀釋過的顏料來勾枝,雖然筆濕勾起來很容易,但乾了之後往往看不見。今天先用稀釋過的勾粗枝,再等乾後用完全不稀釋的且最細的筆勾細枝。勾的時候不可覺得在畫樹枝,但要有這意識自己在勾,上下左右隨意走筆才會自然。


2015年2月3日

大武崙漁港遠眺基隆嶼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50203 基隆市大武崙漁港遠眺基隆嶼  Saunders CP Rough 300g 38 x 19 cm


又是個大雨天,我想即刻出門前往大武崙漁港,再挑戰上次失敗之處。

出門前老姐來電,說三月要從美國回來,順便去柬埔寨吳哥窟,問我要不要同行,她要幫我出旅費。我說,我很想,但不行,因為只要一出遠門,老媽一定會有事,到時我可能不上不下。近日她常常被痰卡住,有時外勞拍不出來,但只要我在,一定可以拍出,這是我走不開的原故。

她說今年是50歲生日,人生半百的大壽,無論如何要回來和家人團聚。她28歲去了美國,一去就22年,我只有這一個姐姐,想起我爸和姑媽,當年隻身在台,六十大壽那天,姐弟總是先為對方獻上祝賀的心意。

姑媽小名「帶弟」,果然帶來了我爸,而我爸走了不到五個月,她也走了。到這年紀,覺得命運確實是存在的。祂總在幽微處,操弄這一切。

開車去基隆的路上,我想,今後天氣難不倒我了,不管什麼天我都可以畫,用這種方式擁抱自然和世界,從沒有料想過,我曾以為拍張照就擁有這片風景了,但最終,祂用無比珍貴的禮物回應我照顧父母的這些年頭。

上次失敗的經驗告訴我,雨天紙乾得慢,水量只能少不能多,因此不再用打濕天空的濕中濕畫法,而用濕縫合。

先用普魯士藍和熟赭,調成淡彩畫出中景海面。普魯士藍本身帶青色,很適合畫水。之後用派尼灰薄塗天空後再讓水和山的部分濕縫合。近景處角落則以破色法來模糊景色。

雨一直很大,也一直濺到畫紙上,這次我學會了,讓大自然和我一起作畫吧,因為只要去修改或是用硬筆觸塗抹,氣氛就會變調。

濕縫合舖完大色後,用兼毫細筆來沾色加重局部濕中濕渲染。一方面兼毫不太吸水,另一方面筆小不會沾過多的墨,如色重了,可抹開化掉。

歷經兩次失敗,終於向前邁進一小步,但又出現新的問題,如留白膠預留近景海浪部份不夠乾,膠會沾到畫筆,很難清除。

另外山景和天空間的濕縫合沒控制好範圍,帶得太遠。一開始只畫到山的邊緣,但隨天空水份縫合後,山景帶到無法預期的範圍,不過這是濕畫法美的地方,所以我不去擦也不修改,讓遠景在自然的筆觸下完成。

最後是近景岩石本來畫得很深,因畫紙本身濕度太高,顏色最後都被棉纖吸到紙下,完成後反卻不夠深,只好再上一次。這次用幾乎沒稀釋顏料,乾了之後則剛好。

這是一張我滿意的寫生作品,於是我在下方簽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