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母親出生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凡事親身體驗的經歷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渴望而不可及的奢侈行為。年輕時,每當我和姊姊去一個地方旅遊後,如果我們突然又興起了去下一個地方旅遊的念頭時,父親就會苦口婆心的說"浮士德"的故事來曉諭我們。
他說"浮士德"到死才覺悟:「人生有無窮盡的經歷和無止盡的慾望」。
我那時還年輕,連"少年維特的煩惱"都不知道是"歌德"寫的,就更不用說"浮士德"了。而我老姊八字命盤中帶兩個"驛馬星",她從來就聽不進去父親所講的這番話,於是不停的安排一個又一個的旅行,去了"埃及"又想去"俄羅斯"。旅遊拍回來的照片還要用精美的相本收藏後展示在書架上,一方面顯示自己人生經歷的豐富,另一方面隨時提醒自己人生曾經如此精湛的活過。終於,她落腳在太平洋另一端。但她一生的旅遊計畫,並沒有因此停止,美式的工作及休假制度,似乎更能滿足她內心無窮盡的經歷與慾望。
家中的獨子,總有些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一些不得不承擔的無形責任。年輕時父母親的諄諄教誨,猶如魔鬼終結者電影裡的機器人,在未來世界預先植入的程式,它很難違抗命運所強加付予的指令,而這看不見的指令,卻支配著它日常生活中的判斷與價值。除非機器人想七孔冒煙,電線噴火。但也唯有如此,它才能用自己的靈魂控制這冰冷的軀殼。
我常常做了一件事後,內心感到莫名的罪惡,而這罪惡壓過了當初決定做這件事時的快樂。我總在最後一刻才想告知父母,我已安排了另一個旅遊。當我一時興起買了一件喜歡已久的東西時,總瞞著他們東西的價錢,或善意的欺騙他們東西真正的價值。
我又總是在熱衷某件事一陣子後,對這事情漸漸感到索然無味時,才想起"浮士德"的故事。在這樣的矛盾的輪迴中,"浮士德"的體驗與經歷,是深刻的,也多少能了解當年他們說這個故事的的用心與想法。........
浪漫時期的德國文學家"歌德"筆下的人物"浮士德",一生深居學術的象牙塔中,暮年。面對即將朽壞的身軀,他很懊悔,覺得人生才開始就要結束,而他花了一生的時間研究學問,卻對人生的體驗及品嚐太淺,對知識有說不出的厭倦,他突然頓悟,原來充滿慾望與經歷的人生,才是他所嚮往的一生........。
後來,浮士德和魔鬼"麥菲斯特費利斯"用鮮血簽下了賣身契,出賣了自身的靈魂,並向撒旦"陸希佛"換來二十四年青春歲月,以滿足自己的慾望和經歷。但這接下來起初看似美麗的經歷,到頭來卻是理想的破滅。人生似乎在想像與實際經歷之間,有著不同的體驗。
他渴望愛情,當他經歷了與"葛麗卿"真實愛情之後,最後這場愛情卻演變為殺母殺兄殺子的重罪。(葛麗卿的單純或許不適合浮士德複雜的心靈,於是他追求的愛情宣告破滅) 接著他又追求希臘神話中的美女"海倫"(作者以希臘神話中的"海倫"來隱諭"藝術至美")並娶她為妻。後來浮士德與海倫生下一個孩子,但孩子選擇了戰爭,死在戰場上。海倫悲傷的和他分離時對他說:「美和幸福是不能長久並存的!」(海倫是天地間至美的表徵,而浮士德追求的"心中至美境界"也發現這樣的生活和幸福生活是脫節的),最後在"愛情"與"心中至美境界"破滅後,他轉而追求"心中最大理想",步上社會實踐之路。
他想填一塊海邊的地,創造一個理想國,沒想到理想國預定地上的兩位老夫婦因拒絕搬遷,但官僚為了討好浮士德就把他們給殺害了。(理想過程中出現了兇殺殘暴,理想國還理想嗎?)
最後他又回到了最初的心境,並在這段與撒旦交換的經歷中體驗到:「在任何瞬間,我都不得滿足。人生有無窮盡的經歷和無止盡的慾望」所以他終於學會了謙卑。「以為自己可以超越到雲層之上的人是蠢漢。這世界我已經洞察了,我不再有超越塵世成為神的慾念。我要堅定生活在塵世間。」......
浮士德最後年老而眼瞎,但仍堅強的追隨他心目中的理想,當一個新天地終於出現,卻是浮士德離世死去的日子,浮士德死後,魔鬼還沒有來得及取走他的靈魂,上帝就派天使將他的靈魂帶了去。上帝接納他的原因並不像"葛麗卿"因真心悔改而被接納,卻是因他這一生的努力追求,至終識得人永不可能自比為神的謙卑,卻仍自強不息,而得到上帝的恩寵。
多年後,明白浮士德並不因體驗了人類無窮盡的經歷和無止盡的慾望這件事而感到"人生本是一場空"或"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反而以更謙卑的心悟得"天行建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道理,並用有限的生命來造福更多人,這讓我那隨浮士德一起出賣給撒旦的靈魂一同救贖了回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