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5日

東尼瀧谷

文字:William Wang
圖片: 韓國東尼瀧谷電影介紹網站下載


愛上東尼瀧谷,是愛上那些輕的不能再輕的影子。

在台灣電影筆記中,黃香瑤文章名為『靈魂的身世:村上春樹,到《東尼瀧谷》』一文中,談到春上春樹所寫『萊辛頓的幽靈』中之「東尼瀧谷」短篇小說,比較市川準所拍電影之「東尼瀧谷」。有一句很精闢的對白,我認為,雖她說:「我仍然認為沒有真正的村上春樹的電影。」但其實她心中己給了這部電影,極高的評價。

「.....關於小說,就不再說了,那是一個一模一樣,完全無助,輕盈到令人憤怒的一個人的故事。與其說是悲傷,還不如說憤怒吧。時間的遞移和滯留作為街廓,愛、成長、專注、相處、強烈的無名的愛…作為街廓。跋涉跋涉了然後呢?仍然是「完全性的牆....」。

在我看來,東尼瀧谷是一部完全享受村上春樹文字視覺化的76分鐘電影,一開始觀眾會被坂本龍一那段充滿孤獨感的琴聲所吸引,隨著旁白,如同習慣於閱讀翻閱的形式,一個畫面翻過另一個畫面,讀著這個淡如一縷輕煙的故事。

故事的開始先拉到另一個遙遠的時空,這個時空由泛黃的老照片、異鄉、爵士樂、戰爭、槍決戰犯、滿目瘡痍的家園、失去親人...等等元素所拼湊出東尼瀧谷父親省三郎的故事,這是另一個簡短版的 "一個人的故事",也呼應著後面東尼瀧谷的"一個人的故事"。

兩個父子孤獨又孤立的個體,遙遙相望,雖沒有太多交集與重疊,卻有著一股看不見的吸引力,相互牽引著。

省三郎從中國回來,戰後失去了執愛的父親及手足,娶了母親遠房的表妹,後來生下東尼瀧谷,但他的妻子很快就不幸的過逝了。省三郎繼續在日本四處巡迴演奏爵士樂,他習慣於這樣孤獨人生的歲月,因此東尼瀧谷自小就一個人獨處在家。

前30分鐘,每一個畫面都有強烈的企圖,市川準用一個接著一個停格的畫面,由左至右的播放,每一幕之間並不完全間斷,但經由一個模糊的黑色間隔,過渡到另一個畫面,簡單述說東尼成長的背景,和他與生俱來對事物專注的本性。塑造了主角孤獨又強烈的性格。

雖說沒有完全捨棄傳統剪接手法,但這刻意造成的淡出及淡入效果,也加長故事在影像視覺上的心理時間,並使用最少的時間交待東尼的過去及與女主角英子相識及相愛的經過。

在英子結婚之前的畫面多半用長鏡頭及大光圈逆光拍攝,使得人物背光的剪影中,增加了畫面的想像及神秘感。佈景力求孤單簡化,且畫面前後景深模糊處理,這也深化了整個畫面中主角孤獨的氛圍和一個人無助的感覺,更令他的一舉一動,成為注視的焦點。

電影中的英子和Hisako在畫面裡除少數和東尼一起出現在鏡頭前,幾乎都是一個人,其實這也是圍繞在這個故事主軸外的孤獨個體,這些人物的生命輕盈且脆弱。英子穿衣的美麗,卻不能掩飾她內心的孤寂,其中以長鏡頭特寫英子穿著不同鞋子的腳,來來回回走在大街上的這一幕,最為精細,完全由一個輕盈細小的動作,投射英子的孤單及無助感覺,並一再又一再的重覆擴大,增強了觀眾內心影像的渲染力。

就故事人物及心理方面,最成功的應是後來應徵工作的Hisako在更衣室內哭泣的一幕,光這幕就用掉足足十分鐘之久。按全片的時間比例來看,導演十分著墨。隨著每個觀看這部片的觀眾內心感受不同,對這幕也有不同的詮釋。像我就很能體會Hisako告訴瀧谷她不知自已為何哭泣的感覺,這個感覺如果找不到答案,觀眾就得一直背負著著女主角英子孤獨的影子,在電影結束後,依然揮之不去。我想Hisako內心感受到一種複雜的情緒,她問自己,這麼多的衣服代表了什麼,是瀧谷對英子的寵愛、是英子美麗的過去,還是生命的脆弱和無法捥留的遺憾與永遠的孤獨。這個死去的靈魂和Hisako有著相同的身材,穿著一樣size 的衣服鞋子,也巧妙的把英子孤獨的靈魂投射於Hisako身上,就如同旁白說「衣服是英子的無法離去的影子一樣。」

村上用個人行為的偏執,來塑造不同孤獨的感觸。英子以近乎強迫症似,不斷購買衣服來填補空虛及孤獨,而看似從初中後就能打理自已,並沈浸在藝術領域中的瀧谷,卻無法以繪畫來填補內心對愛情的渴望與人生的孤絕。沒有英子的愛情,他只是一具冰冷的繪圖機械,如他所擅長描繪的電器及機械插畫一樣冰冷。直到英子出現後,才漸漸填補了這個空缺,但卻又陷入另一種害怕失去而患得患失的狀態中。

東尼瀧谷清空了英子的影子,走回到他一個人的故事裡,這是一個下抑結尾的悲傷故事。

音樂相關資料--





  • 留言者: 愚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3-24 14:10:15
那一場在華服換衣間突然痛哭的女孩,我也是很震動的!為什麼哭呢?真的可以有一百個解釋,也或許只要一個說法就夠了。女孩心裡的失落,也許意識到自己的不完全或更深一點,即使完全的人還是抵擋不了命運呀~
順便貼一下在同一年2007/06/30,我也寫過這電影的算是筆記吧,
「◎Tony Takitani
翻譯成東尼瀧谷,坂本龍一壓抑地配樂,看完之後,只能輕輕嘆一口氣。
有一些電影不會讓人想看第二次,並不是因為它不好看,而是它讓人有一股隱隱的「難受」。
散文詩節奏般的,一個cut、一個cut,一句話、一個字,讓你淡淡的跟自己說上個兩句話。
孤獨要這麼詮釋?從完全的空,再讓你擁有一點點,然後再失去。
於是孤獨因為有了比較,成為了真正的實體存在,而不是必然了。
說不上來的令人討厭的美麗鏡頭:安靜、冷冽。像切得漂亮的軟豆腐,一點渣都不留那種。」

見笑了!



版主回覆:(03/29/2009 03:47:43 PM)


我不知為何,那時我曾讀過你2007/06/30那篇,當年我們還不認識,我想我可能是由小牧家迷路到你家,看主人不在就翻箱倒櫃一下,不小心瞧見的。對於最後一句的形容詞,「安靜、冷冽。像切得漂亮的軟豆腐,一點渣都不留那種。」當時很令人印象深刻。

你那一篇「霧一般的記憶,風一吹就淡了」,寫的極有情感,算你少數較真情流露的文章,呵呵~。其實後面有關澎湖風櫃海邊的一段,也寫的很美。

看這部電影,沒有讓人真正流下淚那種鼻酸的難過,但從頭到尾,也沒有一刻能夠讓人能開心的,有一種整個心被揪著的感覺,看完後好多天都如此,我憑著回憶寫了這篇筆記。

後來想找電影原聲帶,又找不到,那就更氣了。一年多之後,我才在網路上找到了這這部片的電影原聲帶。當時,在誠品和網路上問了許多人,都沒有人知道有這張專輯,我只好另買一張坂本龍一當時參與鋼琴演奏和製作的Bossa Novas CD 名叫 Morelenbaum2/Sakamoto:Casa 來過一下乾癮,但奇怪,這張CD卻還真出奇意外的好聽呢。

昨天去誠品,買了些書,其中也順便帶了一張CD,貧民百萬富翁的OST,有味道,熱情,也很異國的風味。但機乎都是電子合成樂。我放了一首上來,聽的習慣嗎?

另,我都不敢答小牧的問題,太難了,我猜第一題好像是土撥鼠,不是有一部電影,那土撥鼠抬頭一看,就知春天來了沒有,沒有就回頭進洞再睡回頭覺了那種。第二題,不知,什麼地形有魚叉的樣子,猜不到,月亮不太像,你真會唬小孩,呵呵~ 第三題,我就更不敢猜了。最少分的都賺不到,我就不敢奢望那高分的了。哈哈~






  • 留言者: 一個糟
  • Email:
  • 網址: http://yufou.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3-24 16:19:35
哎呀呀一個糟,
胡亂猜被識破,哈哈
土撥鼠有道理喔,其它的小牧知道我在呼巄,唉

所以這首就是貧民富翁的原聲碟呀?老實說,那電影好看,劇本寫的很好喔,不過看的時候卻忘了仔細聽背景音樂,還不錯呀,很世界音樂的感覺,清新,有活力,乾淨,我再想想還有啥形容詞喔
電影裡小男孩掉到糞坑只為了索取明星簽名照之後,那種陰暗灰黒的角落及氣息,我也是有認真看的啦
原來好想去印度做那種朝聖或心靈洗滌之旅那種款式,(不要笑)看了這電影有一點"解",我知道自己的腸胃,(總是很現實的想到可能性)或許很難消受,也許是心理作用,哪哉?

那一本萊辛噸的幽靈,
我還蠻喜歡的說
有時候看了電影會覺得文字無味;有時候先讀小說,也會想著哪裡沒弄好
例如斷背山的電影比文學精采;張愛玲的小說沒有一部改編的好,但就是想看一點影像版
說到張愛玲,小團圓真的是...我逐漸了解她不想出版的心路歷程,要是我應該也會銷毀
倒是看了送行者,禮儀師那部,也是一部好電影,只是看完後總是一兩天不舒服,
大概太多死亡的臉,自己還沒成熟到坦然面對那種境界

前面一篇放了一首feeling我覺得好好聽呀,只可惜只能放一遍無法循環,不然當作工作時的背景音樂,很正點的說

版主回覆:(03/25/2009 02:17:29 AM)


你不會是喜歡爵士樂吧?我有一堆說,如果喜歡要說哦,不過看你放的音樂,你不太像喜歡爵士樂的樣子。呵呵~

李敬子是個例外,和小野麗莎有些相似的亞洲爵士女伶中,我覺得李敬子的表現,在第一張cd中一片驚豔,接下來再買第二張時,有些小失望。小野則比較平均些。唉~我太主觀了,不過這是就我所收藏的部份而言。李敬子第一張中,我喜歡她用一種慵懶的、沙啞的、快慢不一的調子來唱老歌,歌名是我們那年代人人熟知的歌曲"You are my sunshine"那一首真是精典。改天我在po上來好了。

這首歌不是主旋律,但我喜歡就放了,裡頭還有一首 Latika's Theme,超正,旋律和這首相同,應是我現在放這首Dreams on Fire 重新remix 過的,是用人聲哼出來的。而其他的歌都很吵,具體說是很熱鬧。充滿異國風和電子風。有一首甚至和我們家印傭手機答鈴類似。所以我說異國風一點也不錯。我是很能接受。至少覺得比有一年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冷山"那種美國南方的民俗風格的藍調更能另我接受,雖然冷山我也買了CD,但那樣風格的音樂,聽一次我就無法再聽了。

我去幫你把Feeling 改一下好了。沒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