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50214 基隆市大武崙漁港 Saunders CP Rough 300g 38 x 19 cm
已來此漁港三次,雖由不同角度描繪。但紙張大小,構圖習慣呈現固定格式比例,如同定焦鏡下連拍之風景。
同一模特兒由不同角度表現時,如看到僅是完成作品,可能會懷疑他們是否畫同一人。但如把模特兒和畫同時拍進照片中比對。則會發現每位畫家由不同角度都把模特兒畫得很像。
我不敢說他們畫的一模一樣,我說他們都畫得很像。因為他們有各自的表現方法,筆觸和技法及他們所要強調的事物。這種人的差異性使他們的畫會看起來不一樣。
繪畫是一種圖像語言,就如同我們用不同的語言說「我愛你」,說話的重點在於表達「我愛你」這件事,至於是「I Love You」;「愛 し で る」其實都一樣。
當然繪畫形勢風格和流派各有不同,如同瞎子摸象故事般,各自表述何謂藝術,藝術的本質是不變的,就像木頭的本質是不變的,但木頭可以做成各種不同的器物,藝術也可以是音樂、電影、文學、繪畫..... 等不同的形式,但都是藝術。
手法和表現的方式或媒材或技法都可以不同,但它們都是繪畫,所要表達和傳遞的訊息是一樣的。
"像"是一直在繪畫藝術中被拿來討論的,觀賞畫作的人希望有個標準,這樣他們比較容易評斷一幅作品。但這些標準不外乎虛實、明暗、立體透視、比例大小、色彩關係。
絕大多數人用的標準都跳脫不了 "像" 或 "不像"。沒錯,毋庸置疑,這是件可以被量化和有一定檢視標準的規則,照片在今日電腦上已可合成比對兩者間差異性,所以一翻兩瞪眼。
美術科班基礎教育由畫石膏像起步,先從"像"這件事出發,許多人畫像後就跳不出這框框。並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繪畫藝術本質是傳遞和述說。如能由"臨摹自然"進而到成為一種繪畫語言或意念傳達,那當然是更高境界。
在繪畫藝術中,這種由"像"再轉變為理念表達的繪畫表現,和不曾畫像直接形成個人風格者,有所不同,過去我以為畫不像更有風格。
雖然兩者都有自我獨特繪畫語言,但前者經由淬煉產生,經過審美標準驗格考驗和洗禮,全盤通透後,走出特有繪畫形式,此時繪畫傳達的是理念,而非技巧。這種理念是建構在美學基礎之上,繪者有一種思想在其中;這和我就是這樣畫啊!有著天壤之別。
但如所有藝術都以像來比較就很可怕了。不知不覺會被"像"這件事綁架。所有藝術家終其一生只為畫像和更像,這樣就忽略了前面所說,藝術是一種傳遞和述說的事物。使藝術本身的空間受到矮化,在印象派尚未出現前就曾有一段這樣的時期。直到相機發明後才打破這種迷思。
素描在繪畫藝術中扮演著敲門磚的角色。我這天生反骨的人一直不相信,但在經過這麼久的學習後,我悟出了學習素描的道理。
素描如同武術中的內功,就像少林寺和尚每天都要蹲馬步、挑水、伏地挺身般,這是一種用來了解物相的工具,他具有美學中最基本的元素。而這些元素雖然都是為了畫"像"而存在。但它們卻可以被量化且稱為科學的東西。
由科學的事物上去學習哲學的道理是必要的。
為何要從角面像開始,因為角面像已概括了物像。我們後來在繪畫中會不停用到概括這件事。再來是結構,由石膏像我們可學到形狀和結構。即有形狀和結構,我們自然會看到透視。
我們不會要轉到立方體的側面才會畫立方體,因為我們心中已知道他的形狀和結構。如果在石膏像素描中,我們深刻了解鼻子和眼睛及嘴巴的結構。我們即便由正面觀察也可得知其45度角的形狀特徵。
早先在捷運上速寫人物最大問題是人一動就沒辨法畫出五官細節。但如今只要專心看一眼,心中默記形狀特徵即能畫出來。
線條筆法還是一樣的凌亂,但對被描繪者的特徵,卻心裡有數,這是素描練習的結果。
張老師叫我不要一直畫石膏像,他覺得要畫,多畫角面像即可。把這些時間拿來畫真人比較實際,因為那些石膏像都是外國人,他們輪廓和五官和東方人不一樣,如習慣臨摹石像,久了反倒把對象都畫成外國人了。
東方人圓圓臉頰,圓圓鼻頭,泡泡眼皮,圓圓眉弓,凸凸嘴巴,很多畫石膏像畫久了,碰到這種似圓似方的形狀就被難倒了。這種形狀幾乎不曾在石膏像中看到。
但角面相卻讓我們單純了解物像的形狀和結構,只要練習不同角度的透視,自然在畫石膏像和真人時也能看出這部位的差別和明暗透視表現方法。
角面相具備大形和大明暗的概括,這些形狀明暗需先具備,再除理細部明暗和塊面。就像風景畫中大色調要先出來,再處理同色調中明暗和冷暖關係。這些基礎練習不會白費。都是繪畫內功的來源。
素描是理性的物相觀察,但不代表它不能有技巧和表現。只是與其把技巧花在素描上,不如花在其它彩繪媒材。因為素描是要理性的練習,反復觀察修改,單色媒材較易練習色階和進行修改。所以素描重的是畫的數量,而不是感性表現的技巧。要大量素描才能更明確了解被描繪物的特徵和形狀。這裡指的素描不只頭像,是指所有素描,包括風景、靜物等
而水彩是是架構在素描之上的彩繪,也是媒材中技法最多的一種。畫水彩不一定要很大量的畫,但要多花時間了解技法。並用情感包裝素描上所認知的形狀、結構、明暗。用顏色傳達情緒,用筆觸塑造氣氛,將所描繪事物用藝術形式來表現。
看簡忠威畫展時,他說他畫花了十四年時間研究水彩技法,今他要開始真正畫水彩了,乍聽之下會覺得他水彩畫得這麼好,為什麼說一直是在研究水彩技法呢?會讓人有種沽名釣譽的感覺。但真正進入水彩後,發現當水彩技法不足時,能用水彩表現的事物會遠不及其他媒材。所有碰到高反差或要製造較高明度事物時,都相對很難。
水彩因為不可塗改,再加上上色時所見顏色隔著一層水,紙色不會透上來,但乾了之後,紙色透上來,明度會產生重大變化,往往濕的時候還看起來像晴天,乾了之後卻變成陰天。
每多熟練一種水彩技法,就使自己所能表現的事物更多,如同所背單字愈多就愈能說出更完整句子般。
所以最終我還是決定嚐試著練習各種不同水彩技法。希望能用水彩說出自己想表達的事物。
技巧和論述性理論要達到交融效果
回覆刪除唯有不斷的練習
繪畫總有個目的性
但其感覺,獨特性,甚至包括氣質或哲學意味等等
也就是說內在思想情感的表現
在我看來最終還是比技巧來的重要
不過我不是要否認技巧
繪畫久了技巧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訓練了~~~
從你這一路的繪畫過程及心路歷程
閱讀後都非常感動
很替你開心能在簡簡單單的畫紙上挖掘出這麼多學問這麼多心情
真的很了不起!
這幅水彩作品我相當喜歡
朦朧的光影情緒充滿詩情與浪漫的美
這次素描線條少了
但卻也讓空間顯得相當空靈了
感覺在水彩表現上柔和度比較高
而你的人物畫現在的技巧真的和以前不一樣了
但看畫至目前好似這些人物的內心都充滿著一種剛毅的性格呢
也許有些你個人性情的樣子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呢?
同意內在思想情感的表現比技巧更重要
刪除但也覺得內在思想的表現在某種程度上需透過技巧
因此我之前否定技巧也不一定是對的
只能說回頭還是得有一些技巧用來創造所謂各人繪畫語言
其實大師們看似沒有技巧的畫作
卻深藏一般人參不透的技巧
只是技巧被包裝在感性之中
因而外顯的是情感和思想
初學者大量用技巧是一種探索可能形式的過程
用過頭了就會很油
失去那種純粹和質樸。
後來自己就會收歛了
畫畫是靈魂的探索
乍看是知識道理的探索
但會發現天地宇宙運作的規則
我們描繪的陰影在同一側不是我們的決定
是我們用畫面臨摹出造物者的安排和設計
我們人有所謂的生命
在大自然身上都有
那種週期性那種規則就是設計者付予萬物的生命
山會消失後再從海底冒出來
樹往右邊倒時左邊就會長出枝幹
被釘了釘子的木瓜會結出更大的果實
人十月孕育下一代
地球花了四十五億年孕育出人類
人會死亡
整個太陽系也有最終的一天。
我們描繪出一天中的光色
是設計者的巧思
我們只是複製者和讚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