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6日

氣質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英國Tenby Harbour 20130924 Lamy M 鋼筆、寫樂極黑 照片速寫 15 x15 cm

巷子口開了間店,很潮的現代裝潢,無框落地玻璃,中央嵌著兩米高十字架對開鋁製金屬門把。玻璃落地窗前架了個小露台,峇里島柚木沙灘椅端坐在門前,椅子上靜靜躺著一對肥厚的素色亞麻布套椅墊,海灘椅腳下的傘座,沒插上相呼映的陽傘,卻立了一枝光禿禿的漂流木。

50吋的大電視和一張水藍色沖浪板掛在一道不抹水泥而刻意漆成白色的磚牆上, 裁縫店才見得到的人型模特兒立在牆角,模特兒身上穿著插滿五顏六色大頭針的新娘紗,走道盡頭旁還停靠著一台英式小摺單車。

如果把這些年輕人個人喜好的元素抽離後,這間辨公室所剩下的,不過只是幾台電腦和量販買來的廉價辨公桌椅。

小店開幕的頭幾天,年輕人忙進忙出,一堆朋友們也前來慶賀,但店門口的招牌卻始終沒掛出來。不久門口南方松上,貼上了幾行白色英文小字,中文意思是,室內、平面、廣告、婚紗、攝影、錄影、飲料和食品設計。

因為是英文字且和鄉民生活坐息沒有太大相干,只有少數鄉民,真正弄懂這群小朋友,是來老社區裡開設計工作室的。

2013年8月27日

青春之吻

繪圖&文字: William Wang 
地點:20130825 信義好丘假日人物速寫

人體素描已畫近四個月,算起來一星期六小時,也等於俢了六學分,街頭速寫不再像過往般看到人物想畫又懼怕。

捷運稱為速寫者天堂,雖姿態種類不多,但總能抓到幾隻完全不動作的低頭族和嗜睡族。

忘了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到西門站速寫,但心中總有個念頭是清晰的。希望能在年華逝去之前,得到一種能力。僅用一隻筆,即繪出青春的身影。竊笑,將近天命之年,恍然間悟出肉體之美,總以為靈魂較肉體崇高,且一直奉為圭臬的我,如今總算不惑了。

上帝造人前先造了光明、黑暗、天地、日月、蟲魚、走獸,到第六日才以自己的形象造人。唯有造人的部份聖經提到是「照著自己的形像」,「人」是上帝的複製品,也是祂最完美的一個傑作,並讓人來管理祂在地上所造的一切。

歌德筆下的「浮士德」,一生關在象牙塔頂端鑽研學術的老人,直到死前才悟出青春和愛情的美好,他以靈魂和梅菲斯交換,並招喚希臘神話中永恆之美的「海倫」成為他的妻子,但最後,海倫因失去兒子,過度傷心離他而去。當他經歷這一切破滅後,才看清生命和理想的虛幻無常,均非人所能掌控。

2013年7月13日

殘忍與慈悲

攝影&文字: William Wang 
地點:20050329 北美館外中山北路人行道

母親從去年下半年起已無法站起來,即便廁所僅在床邊,但夜裡小便卻成了生命中最大的難題。一輩子堅毅的女強人,從沒碰過解決不了的事,如今上廁所卻成了擊垮生命的最後的一根稻草。

當醫生問我:「難道你還想要你媽如何? 站起來走路嗎?」

我幾乎掉下淚,多年的辛勞的積壓在心頭酸楚,如潰堤般,我鼓起勇起,帶著顫抖的聲音,請求面帶嚴肅的醫生:「請幫我母親再加一點電吧?這是做為兒子最卑微的請求。」

醫生嚴肅的說:「加一點和加很多,在我看來對她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我終於崩潰了,背對著他,掀起上衣,露出這些年來因照顧母親,過度負重,椎間盤兩次開刀所留下的深色疤痕。

語帶激動說:「我只是希望讓她能有一丁點力氣站著,我的脊椎已不可能再開第三次刀了。」

2013年7月6日

發現若水堂

攝影&文字: 20130703
若水堂採購美術書籍


一直想買冉茂芹老師新書「速寫手帖」,但目前在台灣好像有困難,去了台大附近許多次,都是閒逛居多,一本冉老師的書都沒看到。台大附近有很多二手書店和簡體書店,這一部份,是台大公館商圈特色之一,我很喜歡。

去二手書店就像是去尋寳,星期六去了師大茉莉書店,沒看到任何喜歡的書,唯一看上了一本石膏象素描二手書,是民國79年編的,但價格太貴,一本二手書250元,快要和新書打折後價錢差不多了。

星期天又去了台大附近的「秋水堂」簡體書店,誤以為「秋水堂」就是網路簡體書店「若水堂」,一字之差,結果該店並非以美術書籍為主,逛了半天,也沒看到什麼喜歡的書。

不甘心沒買到書,只好星期一回頭再去師大附近美術社找找看,結果買了一本「水彩人體表現技法」,這本書卻是大陸授權台灣的翻譯書。

而另一本星期六嫌貴不肯買的「石膏像素描」參考書。再翻了一次,發現當時因為考師大美術系及研究所要考石膏素描,因此坊間有許多研究素描及石膏像技法的書,也有點像石膏像考古題教材,如今幾乎很難找到這類書籍,就不吝買下它了。

星期四,在家上網再次確認網路簡體書店「若水堂」的地址,抄下地址電話就興沖沖的騎腳踏車出門。

2013年4月3日

彩繪人生

20130417 ipad mini -- Paper 53 app 人物速寫 by William Wang


我原本是個對繪畫有興趣卻不熱衷的人;從小一直喜好塗鴉,卻從沒真正學過繪畫。

1989年4月分發到屏東當少尉補給官,離鄉背景,心情鬱悶。室友平日應酬很多,不是唱歌就是喝酒,我一個人晚上待在住所,假日年輕軍官們常喜歡開車去墾丁浮潛,越是人多熱鬧的事我越不來勁,每每拒絕他們的邀請,落得一人無所事事。

當大家喧鬧著出了門,我站在門內,囑咐室友們一路小心。關上門後,我習慣一個人,應付這樣平淡無奇又沒有朋友的一天。

梳洗後帶著小說,騎著機車,直奔火車站前「上品咖啡」,黑咖啡配三明治,坐在二樓落地窗邊,俯視著人來人往的路口,觀察著路人的一舉一動。

下午我多半在自由路和大連路的屏東文化中心消磨一個下午。

2013年3月1日

蘇菲雅的告別

攝影&文字: William Wnag時間:2012/10/13

有一天心血來潮跑去找周a,我說,依我的模樣,你是否覺得我該騎台很有個性的腳踏車,現今的菜藍車實在太不適合我了,他說,我也這麼覺得,走吧!我們一起去看看有沒有適合的。

於是他租了Ubike,我騎著菜藍車,穿過小巷,晃蕩到復興南路,逛了幾間車店後,我倆都無異議,一致認為復古單車最搭我這雅痞的風格。我心花怒放,狂妄自信的對周A說,我就適合這調調,休閒學院復古風。當場就要掏錢。但倆人又騎不了三台車,就要他趕快找個停靠站,還了租來的UBike,好幫我騎新車回去。但一時附近卻找不到停車點,弄到最後單車還是沒買成。

回去後,周A大力推薦一款單速車「1945 聖蘇菲雅」復刻版。其實他是個單車迷,要怎麼改才更有復古味他心理早有譜,但自己單車已買太多台,不能再買了,就慫恿我買。我也圖方便,就讓他幫我去張羅這些瑣事。

不一會他從網路上把車弄來,比車店價格還便宜,又加了個前貨架,弄得很好看,但改得太好看,卻不能騎出門,因為騎出去,肯定就不見了,後來我乾脆也不買鎖了,停下來就用皮繩纏住輪子,權當是鎖了唄~

回頭我向他抱怨,他腆著臉說,這車騎態度,非先有好態度才能騎。我說,車好看是沒錯,但好看不好騎啊~我倆都笑了。

2012年10月19日

第一個故事


 攝影& 文字 : William Wang
地點:台北光點庭院咖啡  2012/06/27


下午做皮革筆記本做累了就去找老朋友周a,最近我們常一塊去游泳,本來今天是我和他練習游泳的日子,但他說要幫阿西趕科博館變形金鋼展覽的圖片,只好讓我一個人去游泳。

要出門前,他說喝杯咖啡再走吧?他總是用咖啡把我留了下來,話匣子打開,周a拿出玻璃壼,點上自已手工打造的氣化爐,盯著水溫,專心煮著黃金曼特寧。我想了一下,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個燕尾夾,於是想起一個自己都已經忘了的故事。

那是當年待在深圳工廠製做椅子的事,我問周a你知不知道Mark Nweson這個設計師。他說當然知道,我揚著嘴角說:我曾經幫 Mark Newson 做過椅子。他聽完了兩眼發亮,不可置信,立刻專心了起來。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我年輕時待的工廠是知名戸外傢俱廠,老板當年生意做得最大的時候,找上名設計師Mark Newson,請他設計一張戶外摺疊椅,他飛來台灣看了看公司,又飛去深圳工廠看了廠房。後來就一直待在觀瀾的高爾夫球飯店裡。

回國前,他丟了兩張圖紙,畫了一張椅腳像燕尾夾般的椅子,兩隻椅腳除一體成形之外,轉角處還多個半圖的弧形。廠裡設備無法生產這樣的椅腳,大家都搖頭不知該如何時,我卻說,設計師不可能被生產工具限制住,他是大師,只有我們來配合他來完成草圖中的樣子,不可能他配合我們改設計,不然就不是他的作品了,對吧?話才說完,我這個到廠一年的菜鳥,就被眾人推舉為Mark Nweson椅打樣的專案經理了。

故事很長,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說了許多過程中發生的小插曲,他聽得起勁,手下水滾著,咖啡在沸水中懸浮著,濃郁的香氣漂散出來,他精神更振奮了,期待著想知道最後椅子做出來沒。

工廠上上下下,歷經千辛萬苦最後終於完成了他的作品,幾乎一將功成萬骨枯,當然有些小修改,但已是大師能容忍的最大限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