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6日

澎湖馬公


攝影&文字: William Wang
地點: 澎湖馬公


不記得什麼具體的時間去拍了澎湖,只依然記得,那些狂愛黑白攝影和黑白暗房的歲月大約是1992年前後。


春夏之際的2月底,澎湖海風大的不得了。獨自一人乘著C-130軍機,由空軍屏東基地飛往馬公基地。飛機在劇烈搖晃之中,平安降落於汪洋婆娑中的小島,澎湖馬公。


來接我是一位調到馬公的學長,隨後他將我送進國軍英雄館。當時住的是一夜200元的4人房,但空蕩的房裡只住了我一人,直到第三天離開時,才出現另一位房客。


在馬公期間,我獨自拍攝了澎湖本島、西嶼古堡以及南方的七美島。


白天,太陽出來後,大地回暖,風勢暫歇,入夜又再度刮起凜冽的寒風。


租了一台摩托車,四處拍照,夜晚,在馬公夜市吃海鮮,稍晚,再去PUB聽聽歌。


那些年,心中空蕩如遊魂,後來讀到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才知到那種空虛是怎樣也塞不滿的。流浪,也許是填飽心靈唯一的方式。


當年的天氣真美。黃昏之後,在天后宮閒逛著,無所事事,竟遇到多年不見的高中同學,他因當兵而由台灣分派此處。


寧靜與自在的幾天,多年後再翻開扉頁,依舊湧上難以形容的甜蜜。






澎湖天后宮側殿長廊(1993/02/21 負片翻拍)





早晨漁港中漁船己卸載一箱箱漁貨
(1993/02/21 負片翻拍)

2008年2月22日

劍潭山

 繪圖 & 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中山北路劍潭站圓山風景區牌樓(2008/01/17)

「圓山風景區」這樣的牌樓,有兩個。一個位於中山北路劍潭站上,而另一個,則位於北安路上。

圓山地名的前身為劍潭,此處於二千年前即已形成圓山文化。而後因劍潭而得名。

劍潭為基隆河劍潭山南麓山腳附近河灣所形成的灣潭,潭水深澈。傳說鄭成功投劍於此。康熙56年,一位僧人於劍潭北方河岸上蓋了一間小廟「西方寳剎」。乾隆38年信眾吳廷誥等人聚資重建,更其名為「劍潭寺」,供奉觀音佛祖,保佑基隆河往來船隻安全,日後香火愈趨興盛。

1901年日本征台大將「北川宮能久」歿於台灣,為祭祀其亡靈,日本人看上台北最長一條龍脈。此脈由北海岸「萬里」海中升起,經友蚋山、五指山、大崙頭等山最終下至劍潭山,而龍穴最佳位置,即位於劍潭山下的劍潭寺。

由太空往下望,這條龍脈,宛如東海巨龍,深深潛入台北盆地,其首俯盼於基隆河劍潭山深處。後來,日本人又將「官幣大社台灣神社」社址定於此。

2008年2月17日

揮霍時間

 攝影& 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圓山步道之劍潭山北峰下展望台北市區(2008/01/17)


這雨,由新曆年一直下到舊曆年近元宵。如果以現代社會的商業俗語說法「遇水即發」,那2008年的台灣,鐵定可說「發了」。 充足的水氣,不但雨水不斷,中部及北部的高山都降下了瑞雪。另有一句諺語說「瑞雪兆豐年」。不管怎麼說,這都該是豐收的一年!

說起來兩個新年間放晴的日子並非沒有,但那畢竟只是屈指可數的幾日,稀寥的可憐。比方說元月十七日不預期出遊的這一天,就是一個晴朗的下午,但上班之人,那有閒情逸緻來享受這難得的陽光。光陰稍縱即逝,但又何奈。這年頭有本錢揮霍時間,已成了最奢侈的生活。

那天中午將車輛開至濱江街的保養場,出發前,我準備了登山杖、GPS、地圖...等,並沒有背上其他較重的裝備,而是以一種"逛山"的心情來親近這座被山友列入「台北小百岳」的「劍潭山」。

每次車輛去保養,都得在保養場待上很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無所是事的等待,充份當個閒人,和那些穿著正式西裝,不停用手機連絡公事;不停在筆記型電腦上檢視活動的上班族,顯著格格不入,我暗自觀察他們的舉動,彷彿看清楚自己過往的人生。這次,我選擇前往劍潭山閒逛,打發用不完的時間。

2008年2月3日

高頂山遊記

 攝影 & 文字 : William Wang
地點:高頂山遙望台北城(2008/01/20)


北方的中國,最近大雪成災。而位於亞熱帶的台灣,高壓與低壓所籠罩的台北地區,皆一片氤氳。手錶上的氣壓計,一天之內,竟高達10毫巴上下變化,可一窺冷熱氣流在此激戰之盛況,只要這冷熱不分軒輊的時間拖延的久了,各類風濕關節病痛不免一一復發,無怪乎我原已控制有方的腰痛,亦無倖免。

元月19日尚且雨細如牛毛,隔日則春光乍現,天邊一朵白雲。雨後的空氣,分外清爽,招來淨潔的藍天。花草樹木在積日刷洗後,相對增添不少色澤。過至善路底370巷田尾仔橋,覓著古道石階,拾級而上,行至萬溪產道,那條五指山龍脈,一路由梅花山、碧山、大崙頭、大崙尾至文間、劍潭山。放眼望去,皆可一目飽覽。路底農戶,捉緊難得的好日子,就在半乾半濕的泥園裡,撐起大洋傘,設了小攤,農夫權充小商賈,大聲叫賣起自家青菜水果。

這條路,走得多了,但這景致,卻頭一遭。空氣、陽光、水、人文,凡此等等,皆恰如其分,實為這趟出遊,更添意趣,加分不少。

2008年1月25日

完美

 圖片& 文字: William Wang
地點:石梯嶺雲海中見杏林山(2008/01/11)


多年後

朋友私下為她所失去的青春而惋惜

但在我眼中
她並沒老......

她的素顏極美
還殘留著昨日的嫣紅
但那紅裡
已透上今日的從容

她的自信極美
還保有一絲的羞赧
但那媚眼
已迎向對街的男子

2008年1月15日

世界是平的

 攝影& 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淡水紅毛城望八里左岸日落 (2008/01/01)


閱讀好友 Nick 之「The Wold Is Flat」一文後留言內容。

過年後,家父身體一直不是很好,所以我也就先把拍照及寫網誌這件事擱置了。看到一連多篇回應及你新增的日誌,我只有每日來逛逛,留下足跡並聆聽過年後你所播放的那首不知名卻能讓我莫名振奮的歌曲。

謝謝你的回應,每次看到竹林裡幾位老友留言,總令人感到溫馨與安慰。沒想到網路上從未見面的朋友,竟也能交往長達兩年多之久。不得不信服,網路真的將世界抹平了。

得知你因筋膜發炎而無法上山下海,即便上下樓梯都疼痛,心中著實為你惋惜。但誠如你網誌中最新一篇文章所說「地界是平的」,我藉由你的文字看到我所不知的音樂及時尚流行趨勢;你亦透過我的眼,見到台灣各地美麗山海景觀。其實一點點惋惜也就不用那麼難過了。

蕭煌奇一首被星光班唱紅的歌「你是我的眼」寫到

你是我的眼 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
你是我的眼 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
你是我的眼 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
因為你是我的眼 讓我看見這世界就在我眼前

在網海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彼此及對方的「眼」,你說是嗎?

2008年1月2日

淡水小鎮

 繪圖 & 文字 : William Wang
地點:淡水滬尾漁港旁的明信片小鋪--水彩 15 x 21 cm 160g 速寫簿(2008/01/01)


許久未去淡水,淡水必有不同風貌。

年輕時,北淡線火車尚未改為捷運,只搭火車去淡水。下車後,租輛協力車,兩人一組,騎到沙崙海水浴場和三芝的貝殼海岸。後來北淡線拆了,捷運尚未完成。很長一段時間,大夥就風塵僕僕的騎摩托車去淡水。當年,高中老同學唸得是陽明山上文化大學,但卻在淡水貝殼海岸租屋。只為那兒房租便宜一點。之後,大夥一有空,成天往淡水跑,他租來的房子,成了假日逃避台北的去處。

那時的紅毛城,不似今日容光煥發的景象。紅毛城對面,有間木造的小餐廳,靠著海,院子很大,院內一株大榕樹,我們常在樹下,點一盤花枝丸,一起喝生啤酒。餐畢,吹著海風騎過漫長大度路,夜裡,悄悄的回到台北。餐廳名叫「榕園」,如今已不復當年清雅,現今成了十足商業化的餐廳。

今日,前往淡水,必搭捷運,出車站後,沿著站後的長堤步行,一路可走到渡船頭。吃一碗正宗的「阿給」(一種油豆腐包著粉絲的小吃),找個堤畔風景處,吹吹海風,看看海夕陽,這是每次都固定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