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5日

花蓮松園別館遠眺美崙溪口

文字&繪畫:William Wang
花蓮松園別館遠眺美崙溪口160g 15x 21 cm (2009/04/25)

兩次重繪曙光橋,仍無法達到理想效果,決定改用較薄、較白紙張,以明亮鮮活(vivid)色彩之風景插畫方式,表現花蓮美崙溪出海口之速寫風景。其實這幅由花蓮松園別館鳥瞰的海景,當初就是首選,但因少了單車和曙光的主題,因此降為次選。但似乎一切都已註定,最後還是非它不可。

淡彩插畫的風格,不像正式水彩,主題及風格都較嚴肅,顏色堆疊亦較厚重;淡彩畫作本身彩度和明度都高,即使不用刻意打上燈光,掛在房中也能看得很清楚,非常適合人文咖啡和民宿這種半商業半人文空間的風格。

淡彩一般來說明暗對比較弱,色階偏高(白),最深色大約等同於黑白照中的中灰色,色階再由中灰向白色延伸,下筆前最好先在同樣紙張上試色,才不致於不小心下了重色。畫面中不使用白色,因此用來表現自然天光的留白部份,儘可能細心布局,保持亮部及暗部的平衡。因為色淡,透出下方的白,其實各色本身彩度已高。因此其他如紅、黃、橘之類更高彩度的顏色,不可太多,僅用於點綴,以免破壞視覺延伸及集中的效果。 

2009年4月23日

花蓮市美崙海濱曙光橋

花蓮市美崙海濱自行車道行經曙光橋  300g 18 x 26 cm (2009/04/22)


有半年沒有畫畫了,卻不幸挑上一張構圖極複雜的風景。

花蓮市美崙溪口曙光橋,一條連接花蓮美崙海濱公園,南北自行車道的一條木橋。去年在花蓮,一天清早出門,在此見到了太平洋的日出。當時心中興奮又感動,就隨手拍了張照片。

因為木橋的複雜,一開始,在鉛筆構圖就花了很多時間,特別是橋上弧線木結構部份,很機械式的線條,比例及曲度要很精準才像,用手繪不易控制完美,但用尺規又失去手繪的線條感。

原本橋上的扶手,還有許多垂直的木欄杆,考慮上色困難,都省略了。

一開始碰上的問題,是天空中曙光的表現,濕中濕(Wet In Wet)的方法並不好控制,亮度最高的地方要留白,卻沒有留好。本來應該先畫雲,留白出曙光部份的橘黃,最後再上色。但一下筆順序就錯了,只好花功夫修改,想用擦拭法(Lifting Out)創造天光投射效果,但手上也沒有適當的棉花道具。

修改造成重覆上色,使天空顏色變得很深,接下來的陸地,只有跟著加深才行,淡彩效果在此已失敗了。花了近兩小時的構圖,也都白費了,無法修改是畫水彩最痛之處。

2009年4月9日

海獅


攝影&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台北市國父紀念館中國觀光客參觀儀隊交接(2009/04/10)

肯德基推了新產品「明太子花枝捲」,廣告打得很兇,但就是想不通,為何每次看到這隻廣告都在半夜,想吃也沒辦法,只有流口水乾瞪眼,都對自己說了兩天,一定要找個時間試試,但怎麼睡一覺起來又忘記餓了。

日本料理有一陣子吃得特別兇,00、01年錢賺得容易,接連著去日本,到了當地,再參加Hato Bus旅行團。從賣票到穿黃制服的車掌導遊,沒人會說英文。還好同行的朋友會一點日語,至少聽得懂集合時間,但我卻連一數到十都有困難。兩個台灣人,混在日本人裡,全車都是歐巴桑和歐吉桑,一開始沒人發現,過了一會,有人聽到我們說中文。於是開始緊張,先怕我們不知上車時間,後又怕我們沒聽懂介紹風景歷史。可愛的小日本,真是善良又敏感。

其實我們就是靠著一本旅遊手冊資訊來導覽,除了集合的時間要小心別錯過,其他大小事,也就跟著人走就是了。

我們兩個假日本人,有時也會在景點上碰到台灣團和大陸團,不小心聽到他們的對話,特別是那些讚美和批評日本人的對話,有趣極了,就只好憋著不笑出來,硬裝到底。反正沒人會知道這裡頭,還藏著兩個假日本人。到了景區廁所,台灣人、大陸人爭先恐後搶著上,又不站在線外等,全都圍在小便池後排成一排。這時,我躲在日本團裡,以日本人的角度旁觀著,這群人還真是失禮。日本文化,特別注重替客人保住面子,除了無奈排在線外等,也不好上前糾正什麼。要是在美國,粗魯的老美早就跳出來制止了。

2009年2月18日

在我心中的那兩座山

圖片: 宋元趙孟頫之鵲華秋色圖(目前收藏於台北故宮)
文字:William Wang

半夢半醒之間,耳畔似乎隱約聽到一首歌,歌聲越來越清楚,於是我在夢中不自覺的跟著哼唱了起來,那是一種用情感來代替歌唱技巧的詮釋方式。女人聲音即輕且柔。我雙手交叉,枕著頭,漂浮在雲端,拋開了一些生命背後的煩惱,但那其實不是什麼浮雲,不過是每天陪我入眠的一張小床,雖然是在夢中,但我似乎也知道,一旦張開眼後,就再也聽不到女人美麗歌聲了。

一個介紹故宮國寶的節目,畫面定格在元朝大畫家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上,我睜大著眼,瞪著那幅畫看,驚訝我所熟悉的那兩座山和風景,竟然出現在700年前趙孟頫的畫作之中。

我幾乎每次爬山,都分別由不同的山頂上,仰望著這兩座大山,而我卻在此穿越了時空,在另一個時間及地點見著了他。左方的山,方圓而平頂,右方的山,尖聳而陡峭,山頂有小峰。正如我日日遠眺所見的景致一般。

這幅畫卻是趙孟頫七百年前(1295)回到故鄉時,為好友周密(宋末雅詞派領袖)所畫。恰巧周密出生於濟南,因北宋未年的戰亂,南渡吳興,而南方人趙孟頫,卻因在山東濟南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一職,而住在周密老家濟南。他回來後,想和那位從小離開濟南的朋友周密描述北方的秋色,於是不僅為他講述濟南風光之美,還作此圖相贈。(好友當如斯矣)

2009年1月15日

天空藍(Cerulean Blue)

 攝影& 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台北101

台北,101背後的天空,浮著數朵溫柔的白雲,輕盈緩慢的飄過頭頂。雲隙間,透著背後的天空藍,這藍,雖不似盛夏海天蔚藍的耀眼,然而在眾多的藍色之中,天空藍卻有著一股自身的優雅及高貴脫俗的格調。

我經常這麼緩步在街上晃蕩著,即便近中午的傳統市場,亦能見我自慢其間的身影。在這一片鼎沸聲中,我仰望天地間所傳遞的真美。雖然並不是每一個日出日落都令我心生感動,但某個特別的時間;某個特別的風景,卻總另我心神蕩漾。

日前由淡水大度路往台北的路上,那一輪皎潔如銀盤的月色,懸浮在公路上坡的盡頭,我加速追趕,一路沿著公路上昇,彷彿即將衝出高架道路的斜坡,縱身躍入這輪銀盤之中。就在抵達盡頭之際,車道不知不覺的轉了彎,車頭偏離了月色,我踩足油門,加速追逐消失在檔風玻璃前方的月亮,直到車行至圓山,又再次見到她美麗的身影,而下了高速公路轉入建國高架之後,她已悄然遠離,我心中激情未歇,然而,愁悵之心卻已油然而生。

今日溫馴的天空藍,卻令我想到年幼時的往事。雖然如今已人事全非,但往昔的日子,總悄悄從記憶的墳場之中復活過來。

2009年1月14日

外慾 (La Fnestra di fronte)


圖片:外慾OST
文字:William Wang

榮獲2003年義大利奧斯卡電影獎最佳影片、女主角、男主角、電影音樂及評審團特別獎等5項大獎的情慾電影外慾(La finestra di fronte)英譯(Facing Window) 除了片中女主角精湛的演出外,電影本身的結構,亦有著極其精緻的佈局和架構。

(以下部份內容與劇情有關,請選擇是否閱讀)

劇中29歲的已婚女子喬安娜(喬凡娜梅諾茲歐娜 飾),困於婚姻及生活的無奈,經常於晚間家事完畢後,關了燈,點著一根煙,靜靜窺視對窗年輕帥氣銀行家羅倫茲(雷歐波瓦 飾)的一舉一動。隨著一天天的窺視,卻使喬安娜陷入對羅倫茲愈來愈深的暗戀。一日喬安娜老公菲力蒲(菲力浦尼古諾 飾)帶回一個失憶老人大衛(馬西摩吉洛提 飾),卻意外的使喬安娜認識了對窗的羅倫茲,因而改變了喬安娜一層不變的生活。

劇情的主架構為喬安娜及羅倫茲間無法啟齒的愛情故事為主軸,喬安娜因著失憶老人大衛意外的出現,不但促成後來和羅倫茲的認識,也一點點進入了老人的秘密之中,因而揭露了,老人年輕時另一段無法告人的秘密。

2009年1月1日

洄濱夢繫


攝影&文字: William Wang
地點:美崙山下松園別館望花蓮港(2008/12/20)

離開花蓮前一天的清早,駕著車,沿著中央路向北行駛,靜靜繞過山海之間俯臥著的美崙山,最終,停車於下美崙的海濱公路上。

搖下車窗,那是除了身高以外,另一種不熟悉的視覺高度,亦付予我不同思考方式及不同觀察世界的角度。這個角度下的美崙海濱世界,起初只有藍色、綠色、白色等不同的色塊,慢慢色塊隨著視覺的專注,轉化為充滿細節之清晰影像。

海邊無人的公路上,人行道種植著一整排高大的棕櫚樹,行道外,一條如長廊般綠茵的帶狀草皮,緩緩沿著微傾的斜坡,滑入依偎著大海的港口。海風簌簌撲撲的拍打著浪花,不時,一個公狗浪,翻越長堤,轟然一聲巨響,濺起漫天純白色水花,陰險吞噬堤上一切,這個動作,如隱身海底的鮟鱇魚,瞬間吞噬貪戀玩樂的小魚般狡詐;海面再度恢復之前的寧靜,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彷彿剛才那瞬間的大浪,根本不曾發生過。

如此風大的日子,不但路上沒有人影,連路旁一棟棟白色的洋房,亦緊緊閉鎖窗外遮風的百葉。冬日蕭瑟的海景,不是盛夏造訪的陽光男孩,記憶之中,所熟知的風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