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日

荒人

攝影&文字: William Wang
地點:信義路松勇路間小巷 2011/03/28

我斜躺在窗邊的一張沙發床上,窗外的陽光很好,看著沙發對面桌上的水壺。我想喝水,但伸手卻勾不著。我還不習慣叫人服侍我,於是伸長脖子張望著那壺水,在陽光之中,暗色的透明壓克力壺身,隱然自其內散射出柔弱而眩目的光茫,令人心生嚮往。

現在,我和它之間的距離,如宇宙中兩個恆星般遙遠,彼此雖日夜相依,抬頭相望;但在宇宙未爆炸,外太空沒有另一動力產生前,我們永遠都只是孤立太空的兩顆恆星,即便自身內部熔岩溢流,水深火熱,但外在的表象,依然是永恆的靜止。

我被這樣的情境所震撼,我從來沒去想過,有一天,當我不再是我自己身體的主宰者。

近年,腰痛宿疾一再復發,我覺得時運不濟,烏雲著頂。但一次又一次,卻又像老天和我開了玩笑似的,到後來都化險為夷,我越來越相信,上帝是站在我這邊的,甚至我就是自己的上帝。

或許這一天早晚要來的,只是比我的預期早了許多,但這次我真的癱了。我的下半身一動也不能動,我只能平躺在沙發上。任由那無止盡的疼痛,如同核震爆後的幅射波,一波又一波,從腰心襲捲到肢體的末稍。

2011年1月27日

生活雜記1/27-2/9

攝影& 文字 : William Wang
地點: 松高路 2011/01/14 


我說,寫文章總要起個頭,之後靈感來了,文思泉湧,小水滴成了大水注,叨叨絮絮的廢話如同嘩啦啦的水龍頭,連關都關不住時,文章就快成了。忽然間水龍頭滴乾了,這時,想寫也寫不出半個字來了。

有時我看著朋友們的格子,覺得大家也沒什麼動靜啊?就再龜一下好了。有時看了別人格子文章寫得漂亮,手就癢了,也想寫了。寫文章如此;畫畫如此;彈琴也如此。但我知道我做什麼也沒別人做的好,就是興趣比人廣泛些,哎~我真是個不甘寂寞又背動的人啊!總要見人好,自己才肯動一下,我一生從沒太主動過,這點倒是真的。

最近感冒,吃了太多亂七八糟的成藥,加上發燒,我的夢也變得奇怪又清晰了。

前一晚看了一部叫「我愛故我在」的意大利片。對於蒂坦、史雲頓 Tilda Swinton 的演技大呼過癮。

晚上睡著了,就夢到類似的情節,一群相識的人在談論嚴肅的事,但來倒茶的女主人一直對我很殷勤,後來我利用空檔和女主人在一間貼著10 x 10 cm白色磁磚的義式廚房中幽會。窗外陽光好明亮,一整個廚房潔白的一塵不染,但我內心卻仍然充滿著那種複雜的情緒。

2011年1月12日

愛河風情畫

文字 & 繪畫 : William Wang
20110108 高雄市鼓山區建國路橋眺望愛河 (實景寫生) 15 x21 cm 160g 淡彩

腰痛的毛病又犯了,偏在這時,遠在高雄的二阿姨要出殯。我也只好忍著痛搭高鐵南下。出發前一刻,還不忘在三溫暖中泡得全身冒汗,之後在便利店取了車票,最後一刻才跑去搭捷運轉乘高鐵。

隨身帶著GPS的好處就是在飛速行駛的列車中,雖看不清窗外瞬息消逝的景物,但在車廂內看著GPS上的地圖,卻如飛機椅背上的小螢幕,清楚知道列車過了哪條河;跨了哪個縣市;到底離目的地還有多遠。

我盯著螢幕上的小箭頭。幾乎以每秒百米的速度前進,每十分鐘即穿越一個縣市,最後加上北高轉乘捷運的時間,只花了兩個小時即抵達高雄火車站。這樣的經驗,刷新了過去對南北往來舟車勞頓的不良印象。

帶著一種莫名的興奮,走出了高雄火車站,很想大叫兩聲。現在,就算要我立刻再回台北,我也甘願。

2010年12月27日

王老頭的告白

攝影& 文字 William Wang
地點:基隆路、南京東路、塔悠路、饒河街、松河街路口 2010/12/14 

王老頭把事搞大了,上了頭版頭。我也不得不翻開報紙,看個究竟。

王老頭他家,似乎和我家的命運頗為相似,我越看越害怕,只能說這世上有許多事,也不一定都是巧合,而是人們的共業。

王老頭老伴得了帕金森氏症跌斷了骨頭;兩個兒子在美國工作有綠卡但沒拿到身份,因此不能放棄美國的工作;家住公寓四樓,後來下不了樓梯,改買了有電梯的華廈;老伴是虔誠的基督徒........。

回想到2004年過完農曆年後,父親中風了。患有帕金森氏症的母親打電話通知我,她自己已是病人,無力再照顧另一個病人,請我們子女回來幫忙。

我在越洋電話上和身在美國的姊姊溝通,當時,我心中早料想到姊姊不可能放棄美國的工作和成為美國人的期盼。於是暗自決定放棄上海剛起步的事業,返台照顧父母。電話上,我還是試探的問了問她對於返台的意願,她很美式作風的回答我,「大家都不必犧牲,就各自拿一半的錢回去孝敬二老,請人照顧就好了。」

「.....人人都想去美國做美國人,去美國做美國人有什麼好呢?我不知道去美國做美國人有什麼好....我只知道孩子們都去了美國,對老人家其實真的很不好。」(引用於王老頭夫婦決定要安樂死) 

王老頭的文章只寫到這,那天是12/5號,之後12/7號又寫了一篇與政治相關的文章,12/26日,王老頭兒子在美國平安夜唱聖歌時,他就以一枝螺絲起子釘入老伴的前額,強烈的主張了他所謂安樂死的人生訴求。

2010年12月21日

閒扯淡

攝影& 文字 William Wang
地點:中山北路人行道 2010/12/17 


騎單車遊走在大街上的步伐,大約是如同華爾滋一般的節奏,而陽光,總是那麼不偏不倚的落在左腳的起點上。2010/12/17

我一邊騎,一邊持續哼著新近彈的華爾滋節奏,怕一不哼,剛記起來的旋律就忘了。人老了,就算看著譜彈了好幾遍,也不會一下就記得旋律。但有一天,騎著騎著,就無意識哼出已忘的旋律了,連自己都嚇一大跳。

後來,在忠孝東路人行道上,隨著音樂的節奏,搖晃著身子,從後方看去,車身擺動的軌跡,像是在跳華爾滋舞,只可惜,雙手握著的是單車把手,不是女人的玉手和纖腰。

2010年12月15日

那一天.哪一天

文字& 繪畫: William Wang
20101212 台北市中正區華山藝文中心 (實景寫生) 15 x21 cm 160g  淡彩

每日,我在小本子上記錄著當天的活動,都是些流水帳,看了哪些書;讀了哪句話;見了哪些人;吃了哪些東西;聽了哪些音樂....。這些不起眼的文字,水流花謝後,也只有它們,還能留下蛛絲馬跡,證明那天我曾存在過。

森山大道邁向另一個國度一書,沒有自我感覺良好的序言,翻開第一篇「星期二」,日期為2007年10月,卻不知是10月的哪一天。

「星期二,應記錄事項無,但它實際存在過。」......... 是引用了保羅.沙特「嘔吐」的那句話,好震撼。像是當頭被雷劈了似。想起我那小本子亦偶有空白,無非那天正好很忙,沒時間記錄。但那天曾實際存在過,可惜,如今卻再也找不到一絲「那天」存在的痕跡了。

2010年12月12日,畫張小圖,不為了什麼,就是一個朋友12月13號生日,我說送他舒老的「水城台北」,他說那倒不必破費,就畫一幅小畫兒來送我吧,不必框裱,我自己裱就好了。

有時送人畫,還真是先不裱框比較好,為何呢?倒不是為了省錢,我那些朋友都有自己的喜好。裱了也不一定就合他家中佈置陳設,要是主人又不好意思拆了重裱,就此把畫藏了起來,豈不可惜。

有個朋友新居落成,家中客廳掛了4幅小畫,都是人親手繪完送來的,賓主各盡其職,誠意十足,眾人爭相欣賞,但各畫之間,風格迥異。連畫框大小也不統一,更不用說牆面底色亦不相襯。

誰知,主人前夜費盡心思,在客人到臨前,才勉強將那幾幅畫,排出一個陣法。

2010年11月24日

陽春麵

攝影&文字: William Wang
地點:滬尾街傳統市場(今日之淡水清水街) 2009/05/23 

我花了一天的時間,看完了日本攝影大師「森山大道」2008年的新書「邁向另一個國度」,在誠品,這類的書,又有照片;又有文字;又是名攝影師的著作,都會自然歸為攝影書籍,好像攝影愛好者才會去找那些書來看。其實,讀了內容會覺得,書裡每一字每一句都很坦白,談得主題很多元,多半和攝影無關,算得上是本散文,一口氣讀下來,很快就讀完了。

森山大叔生平無大志,只希望自己能像流浪狗一樣,自由自在的在街上晃蕩、拍照。他的海參哲學,很令人玩味,許多歪理,我想笑,又笑不出來,因為他說海參在海底雖然一動也不動,但誰曉得它是不是正在研究什麼模糊理論之類的道理。不管基於什麼理由,你說我能笑它嗎?

別以為這大叔生活頹圮,愛把妹上酒家唱卡啦OK。他真是花了一生的時間在街上流浪(拍照),那照片多到數不清。他甚至不用觀景窗來預覽風景,像盲劍客一般,全憑直覺,就在不經意的閒晃中,已偷偷把時間和光影,收藏在他的小黑盒子裡了。

那天除了看這本書之外,無所事事,由於天氣轉晴。我趁著中午空閒,在傳統市場閒晃一下。越是人聲鼎沸,越是髒亂的市場迷宮,走起來越是有趣。除了那些固定的攤肆,一些零星小攤,也利用好天氣,在馬路正中央,東擺一攤,西佔一席。行走其間,卻要蜿蜒而過,像是誤入八掛陣中。短短一條路,費了好些功夫才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