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

好丘假日市集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40330 台北市信義好丘假日市集 15 x 30cm  模造紙寫字本 + 鋼筆

運動中心游泳後,在信義好丘假日市集練習速寫人物。傍晚天變涼了,市集攤販點亮一盞盞燈火,甚美,本要回家,忍不住又拿出 紙筆再畫一張。可惜畫不出白熾燈泡亮度感,也畫不出傍晚的微暗,失敗了,有點挫折~

2014年3月28日

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40315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 15 x 30cm  模造紙寫字本 + OPUS88 書法鋼筆

每次出門都沒有方向,所以只要碰到紅燈,第一個往左轉,第二個就往右轉,讓逢機選擇帶我到意想不到的風景之處。

對於風景的要求越來越高,就越碰不到風景,於是騎著菜籃車在台北市轉了一個半小時,才來到大佳河濱公園,夕陽西下,一眼就認出這是我想要的風景。

地平線上,一小樹;一小橋;一樓房;一小丘;一河灣。

想起了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是有那麼點味道,不過瘦馬在今日,得換成我那台破車才行,斷腸人就是我啦,騎車騎到斷腸了~

2014年3月27日

九重葛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40327台北市大安區在台協會後門  15 x15 cm 模造寫字本


由大安森林公園回家,途經美國在台協會後方,圍牆上九重葛已悄悄開出一串串豔紅的小花。在我二十多歲時,還不識得多數植物,就唯獨認得出這美的帶刺的花兒~

九重葛

那爬滿荊棘的藤蔓,
刺尖上噴出的火焰,
是飛蛾心醉的紅色,
炙熱如暗夜裡的燭光,
那身刺,
就藏在帶著藍光的暗紅中,
冷不防將她紅色血液,
注入你纖纖指尖。
透白肌膚上,
烙著血紅的印記。

小葉欖仁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40326台北市信義好丘  15 x15 cm 模造寫字本


小葉欖仁總讓台灣冬季增添幾分北國的蕭瑟,冬季落葉後枝條細緻平行展開。煦煦冬陽穿越細枝,灑落乾涸土壤上,樹影飄逸如仙風道骨,不到隔年四月初,你別想叫她起床。

三月底還賴著的小葉欖仁,總擔心他們過不了冬天枯竭而死。但四月清明雨後,枝椏上冒出翠綠小點,如三瓣的心狀小葉。

我喜歡那一刻,帶著一種嬌羞可愛的小葉,透著光,像無數愛心手牽著手連結在一起。

四月的第一場雨,見證小葉欖仁復活的奇跡。

2014年3月25日

咖啡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40324 新北淡水滬尾馬偕禮拜堂 15 x 30cm  白素描 +英雄 1021鋼筆

咖啡

杯子尚在吧台
咖啡卻已涼了
對飲的咖啡
藏在找不到的黑盒裡

你撒了滿天烏雲
我悄悄關窗
一扇一扇
躲過了烏雲
躲不過一屋的陽光
躲不過無際的海洋
在陰暗城堡的角落

櫻桃紅了芭蕉憂鬱了
珍珠在女王的皇冠上蒙塵
我偶爾開窗
悼念那杯涼了的咖啡

2014年3月22日

台北市華江雁鴨自然公園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40322台北市華江雁鴨自然公園 15 x 30cm  Canson 設計卡紙 + LAMY F SIZE

水巷 鄭愁予

四圍的青山太高了,顯得晴空
如一描藍的窗……
我們常常拉上雲的窗帷
那是陰了,而且飄著雨的流蘇

我原是愛聽罄聲與鐸聲的
今卻為你戚戚於小院的陰晴
算了吧
管他一世的緣份是否相值於千年慧根
誰讓你我相逢
且相逢於這小小的水巷如兩條魚


自從開刀後,醫生囑咐我不能騎公路車,就和此景失之交臂。過去,每每從基隆路福和橋進入河濱自行車道,沿新店溪北上至此稍歇,在此欣賞台北最壯麗的山景。

遠方七星山和大屯山,是我心中最愛的兩座山。也多次攀登,近年體力漸漸不濟,只能在此以目尋山。

極目四望台北盆地的每座山頭,都曾有我的足跡。今日帶著背包,駕淑女車,龜速至此,雖花了兩小時,但能再次來此探望山影,內心激盪著豪情。隨即背包中掏出紙筆,頂著北風速寫下眼前這片山水。

此處為華江雁鴨自然公園,在清代年間曾是台北艋舺的河港,有正式紀錄約1709年,康熙48年,後河道淤積商船不再停靠,漸漸淡出台北城商業地位。

在此遠眺淡水河,總多了歷史的畫面和想像。而出了水匣後,卻又回到台北吵雜的現實之境。

就去環河南路「魷魚平」吃碗炒米粉和魷魚羹再慢慢騎回家吧~

2014年3月20日

癡病難醫

繪圖&文字:William Wang
地點 : 20140319 市府轉運站後方  15 x 15 cm 模造寫字本


在國父紀念館繞了一圈,沒有可以靜下心之處,於是又躲到市府轉運站後方。

位於三棟摩天大樓夾縫間,非亭午夜分不見天日,偷閒之人,群聚在此打盹、發呆、抽煙、聊天、玩手機...

兩排台灣櫸發了嫩葉,黝黑筆直的枝幹,像被風吹翻的傘,傘骨朝著天空開了花,我就惦著此景而來。想到先前落光葉的枝,想瞧瞧現下是否發了一樹新綠。

覓了路邊行道旁小小一方,速寫此景,想起詩人周夢蝶。在騎樓下擺書攤為生,一邊享受著陽光,一邊讀書,一邊寫詩。人生有個一兩方小天地,暢快做些喜愛之事,足矣~

三月驚蟄後,內心就騷動著,免不了些許惆悵,陽光裡摻著水份,好黏膩啊,令人頗為心煩。

周夢蝶在「風耳樓墜簡」一書「致梁秀實」一文寫到,

「十二年前我的朋友K,衝著幾分酒意,結結巴巴的衝著我問:你你你你為什麼不出家?弱不禁風貧無立錐的你,一片樹葉落下都怕打在頭上的你,為什麼還不走?是長安市上的香塵,薰瞎了你的眼睛?還是你相信:『人生不如一行波特萊爾』?」

十二年前 K說這話時,我聽是聽了,卻並沒怎樣把它往心上擺。是閣下今天你信裡「忠於藝術和生活」這句話連帶引起的。究其實,這一切一對於我,只有八個字:「癡病難醫;癡病難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