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9日

金山倒照湖梯田


金山倒照湖梯田
Saunders Watercolour 300g 37 x 24 cm 8K Rough
水彩寫生





三芝幸福灣夕陽



三芝幸福灣夕陽
Saunders Watercolour Pad 240g 26 x 19 cm Rough
水彩速寫



20160229 金山倒照湖梯田寫生誌
20160229 金山倒照湖梯田寫生誌
五味畫醬貼上了 2016年3月2日

2016年2月27日

雨天的劇院迴廊


雨天的劇院迴廊
Saunders Watercolour Pad 240g 26 x 19 cm Rough
水彩速寫

還是雨天,這些日子雨下到發霉了,但我也算是雨天的受益者,因為潮濕的畫紙乾不了,就成了練習渲染和濕縫合及乾縫合的最好時機。

濕縫合及乾縫合最適合用在相接兩色互為冷暖色或補色關係,另一情況是雨天紙乾不了,因此一開始不用打濕紙,只要以乾濕縫合技法交互運用即有雨天模糊的效果,最後整張紙濕透後,再以濃墨深色濕中濕方式來畫。

這張畫的色調為冷暖相接,過去習慣暖色先畫一遍再疊上綠色和藍色,但這種方式畫出來綠色或藍色會髒掉,今天用濕接方式畫,這樣彼此的區塊都能保持乾淨。

後方天空的部份,亦以土黃和錳藍來濕接,局部把藍色往下帶入黃色之中即可。在紙還很濕時於其中以平筆疊入較濃的鈷藍色、岱赭及永固綠,一會乾了會變得很淡,且形狀和邊緣都會和背景相融在一起。

濕畫法一般完成後要再加深並加重前景部份,但這加的筆觸要有有技巧,不能一整條線一整條線的加,一定要挑濕畫暈開不足之處局部來加,但仍要保有濕畫部份模糊,才不會調性不一。

這張畫前景部份待乾了後,回家再加深人物、椅腳、欄杆等物件的線條。至於遠景疊上了橘瓦下的綠色和屋簷下的黑色。

比起近景,遠景疊色更加不可一線到底,否則會破壞之前濕畫法的筆觸和調性,因此屋簷下暗部只能挑要強調、吸引目光或形狀太弱部份來加強。比方斜翹的飛簷下方或屋頂形中央,強化造形的局部。




2016年2月26日

深澳灣油輪


深澳灣油輪
Saunders Watercolour Pad 240g 26 x 19 cm Rough
水彩速寫

上次來此寫生是去年夏天,當時太陽炙熱難耐,對岸基隆山下兩個大型儲油槽很礙眼,於是放棄了面山面海的風景,最後畫了張失敗的港景。

基隆山很美,又稱為大肚美人山,由海上看去,像似懷孕女子仰臥在海面上。北部一帶有大小基隆嶼和基隆山均以基隆為名,表示此三處為最早屯墾先民渡海所能識別而稱為基隆的地標。

基隆二字意為「雞籠」,指這地方酷似養雞的籠子。早在1617年,明朝張燮所著「東西洋考」即有雞籠地名,但和平島和基隆山均被後世認為有可能是當時雞籠地名的由來。

以形狀來看,基隆山確實更酷似。且由外海進港船隻,一般會從地平線上先看到基隆山再看到和平島(古稱大雞籠嶼)。所以我比較相信眼前這座形狀如古代農家罩住雞隻的竹籠即為最早基隆地名由來。

今天是雨天,本想去九份金瓜石附近寫生,出隧道就看到儲油槽又有LPG(液化石油氣船(liquefied petroleum gas carrier,簡稱LPG carrier)在洩油,這條大船足足兩百公尺長,把後方兩個大油槽都遮住了,從深澳漁港看去剛好山下有條大船,畫面的意境和故事都很好。

我和凌哥決定改畫這個主題,因為碰上大船並不容易,少了這條船,這景故事性就弱了。

我們已習慣在各種不同天氣寫生,因為調色盤減少了兩個綠色,更適合以藍色來表現雨天情境和氣氛。

今天雨一直飄進來涼亭,畫紙無法乾,剛上顏料星星點點。最後下午四點紙張濕透,經驗上是乾不了,除非到車上用冷氣吹,大色已完成,剩上些收尾細節,就提前收工回家。 

今天心得是,藍綠水色中,可在未乾水綠中加入哇吖紫、群青及派尼灰混色出來的暗藍色,讓這個顏色自然融入水色暗部或浪花下很有層次感。亦可為船、山或堤防倒影的顏色。

遠山的藍色一開始以群青、派尼灰、烏賊墨為基底,再於濕紙上加入偏冷的錳藍或偏暖的岱赭或更暖的土黃。這樣遠山藍色就更有層次感。



2016年2月23日

雨中的八里渡船頭


雨中的八里渡船頭
Saunders Watercolour Pad 240g 26 x 19 cm Rough
水彩速寫

午后淡水下起如針細雨,扺達淡水時,從月台望觀音山,天地已茫然一片。

沿著小店搭起的雨棚,一路東躲西閃來到觀音山對岸,身子大半已濕透,再走不下去了,路旁小販叫賣著雨傘,但卻陷於一次旅行意外而添購一把傘的矛盾?看了眼,決定就在此歇腳,一旁的麥當勞可以棲身躲雨,不再走了。

對我這個不挑景的寫生者而言,只要有一扇窗,就有一片天空。

一個面海的兩人座,前腳客人才走,我就幸運的接著佔了。前方屋簷下鑽動著客人的身影,但有個小縫隙足矣,只要能瞧見對岸雨中的八里渡船頭就行,我畫的多半是自己心中的風景。

雨天觀音山下,江面渡輪,在雲霧中載浮載沈。唯一能辦識,是船上亮著的紅色警示燈,忽明忽滅。小船被雨水包覆著,雲雨如數條白色靈蛇,橫亙在江面上,迷濛中,一條渡輪,努力辨識著方位,拖著微小的浪花,緩緩入港,氣笛聲在山海間迴蕩,深深打動旅人的心弦。

金山三界壇水田寫生



竹子山下水田
Saunders Watercolour 300g 37 x 27 cm 8K Rough
水彩寫生


金山三界壇水田旁的戲台
Saunders Watercolour Pad 240g 28 x 19 cm Rough
水彩速寫

位於金山有一處秘境,竹子山、七星山及磺嘴山環抱著山腳下的土地公廟和長滿茵茵綠草的阡陌平原。在這桃花源,可以看到如席德進水彩畫中的大山和村落,詩畫般的娟秀山水和鬼斧神工般的壯麗山水均在我眼下,大千世界集中於此。

從三福宮土地宮廟的廣場遠眺竹子山,遠山充滿了層次,崢嶸的山峰如魔獸之界,色彩由藍至紫再轉變成墨綠,及至平原青綠色一路推演至眼下的嫩綠和黃綠色。泥土是黃赭和褐色,這裡的色彩,充滿了戲劇,是上帝在遺留在人間的一幅畫。

這季節,水田的水已注滿,水下土壤已浸潤,只待天氣稍暖,即可下田插秧。只有這個時節,注了水的阡陌最美,如鏡般反射著大廟前謝神的紅瓦戲台。

謝神的戲台,早年廟前並不乏見,窮點的村落,就用竹子搭棚來酬神,富裕的村落,水泥磚瓦搭起戲台。如今雖已不太見著,但金山萬里一帶山區小廟,我倒見過一兩個,鄉民仍保有對上天的感謝和敬重,一邊謝神,一邊也娛樂了村民。

日本人曾在此蓋了一條飛機跑道,後因試飛即出事而放棄。跑道如今已看不見任何跡象,但卻仍留著當年建造跑道的壓土石滾輪三具,如今此處立有觀光紀念碑,說明這段故事,日本的電視台還特地來採訪過,如今此處設有單車道,成為慢遊的最佳景點。

2016年2月21日

吉米月亮公車


信義路吉米月亮公車
Saunders Watercolour Pad 240g 25.5 x 18.5 cm Rough
水彩速寫




2016年2月19日

大屯山下慈玄宮


大屯山下慈玄宮
Saunders Watercolour Pad 300g 31 x 23 cm Rough
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