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3日

和平島社寮砲台


和平島社寮砲台
Saunders Bockingford 300g 18 x 26 cm Grain Fin
水彩寫生

颱風將至,猜想今天的晚霞會很美,趕在下午三點半出門,四點半抵達和平島社寮砲台,此處可鳥瞰和平島地質公園內的千疊敷和蕃字洞,亦可遠眺野柳岬及眺鼻頭角,基隆嶼在砲台前方,近在咫尺之間。

社寮砲台是市定古跡,歷史可追溯至荷西時期,最早為西班牙與荷蘭人的戰爭根據地,於1626年即開始建立砲台。1642年遭荷蘭人佔領,改名維多利亞堡。

社寮砲台如今缺乏整體管理及規劃,破舊不堪,鮮有觀光人潮,但遙想百年前中法戰爭基隆戰役之壯烈,非親臨此俯視大海,方知海門天險,險要之處。

1884年8月5,中法戰爭第一次基隆戰役,法國東京灣艦隊司令李士卑斯(Lespes)率領三艘戰艦強攻雞籠,社寮島(今和平島)營官姜鴻勝督砲還擊,五發砲彈中三發擊中法旗艦,隨后法軍砲火猛烈還擊,社寮砲台遭攻擊,彈藥庫爆炸,火勢延燒鄰近村莊。

畫到傍晚5:30一艘大貨輪緩緩駛入基隆港,正值此刻,天空瞬間下起大雨,慌忙中收拾了畫具,撐著傘躲回車上時已全身濕透,7:00才回到家中,又補了些暗部。

咖啡廳對談女子


Daily Sketches
咖啡廳對談女子
Chronicle Books Journal 20 x 30 cm






2016年9月11日

日常寫生


基隆河大佳河濱段
Saunders Bockingford 300g 18 x 26 cm Grain Fin
水彩寫生

這張畫先以單色暖灰帶紫為底色再於其上半乾時疊入色彩,如同油畫松節油棕色打底的畫法,這種畫法對於灰調子表現有種沈穩的效果,對較白的木漿紙為避免顏色太生可用此法,純棉紙較容易灰掉不好再疊出有彩度的顏色。局部留白處仍可保有較高的彩度,而暗處先上過底色處則較為沈穩。

畫這張畫時,我已不把大自然的光色和顏色當成描繪對像,明暗只是參考,大量用抽象的手法來表現情境和氣氛。大膽的以冷暖色來成為畫面的構成,取代明暗色階及色彩。

-------------------------------------


重陽大橋初秋
Saunders Bockingford 300g 18 x 26 cm Grain Fin
水彩寫生


遊於藝
台北重陽大橋
43 x 14 CM Strathmore Art Journal 300g.
水彩速寫

本子雖然小,但愈是本子的"小",愈能凸顯山水的"大",用微觀角度放大所見世界,用內心情感重建自然規律。遊於藝並以此藝回饋於自然造化。

  ---------------------



黃金咖啡海岸.貢寮
Saunders Bockingford 300g 18 x 26 cm Grain Fin
水彩寫生

下午三點半來到貢寮金沙灣,這兒有間咖啡廳在沙灘旁。名叫黃金咖啡海岸,因為名聲響亮,而大家只記得這裡叫黃金沙灘, 但任人一看便覺得沙子顏色確實特別的金黃。

咖啡廳開了九年,提供沖水及咖啡餐點,近年拍攝國片「缺角一族」而聲名大噪。電影中阿公為了讓遠在美國的孫子可看他家,於是想出把門牌漆在屋頂上,這樣Google Map就可以找到了。

電影拍完, 門牌還在屋頂上,地址是「日光鄉.日光大道.67號」。回家後我上Google Map 查看,結果屋頂門牌已被Google 塗成一片空白了。

日常速寫


Daily Sketches
市府東側的陽光
Chronicle Books Journal 20 x 15 cm

101 五樓的樓梯間有兩張長凳子,坐在其中一張即可看著市府南面。前方為市貿展場和立體停車場,後方是遠雄國際大樓和信義誠品所在的統一國際大樓,中午出來散步,逛到此處見一小窗一長椅,景緻不錯又可遠眺,就草草記之市府東側陽光美麗的斜角。


Daily Sketches
RT-Mart 美食街穿白襯衫的女子
Chronicle Books Journal 20 x 15 cm

喉嚨已兩天沒有聲音了,去美食街也不敢點餐,怕一時間鎖喉說不出話來,不知該如何點,只好轉往便利店拿了三明治買杯咖啡到美食街坐著吃。

最近秋天流感爆發,到處都可以聽到咳嗽聲,一位大叔自己帶了一盒排骨便當坐我對面,邊吃邊滑手機,還不時咳嗽,上班的人感冒真慘!

一位穿白上衣的女子,白襯衫釦子釦得很高,看起來很端莊。留著一頭俐落短髮,看起來像個能力很強的女主管;對面坐著一位身材不錯的男生,穿淡藍色緊身襯衫,兩人看來不怎麼互動,不像情侶,像男下屬。女的不開口,那男的似乎也不敢多話。

當今職場女人當道,男下屬總能服侍好心情多變挑剔難搞的女主管;至於女下屬,同性相斥,可能難相處吧?


Daily Sketches
全國素食餐廳
Chronicle Books Journal 20 x 15 cm

全國素食的地瓜稀飯是如今感冒中的我最適合的餐飲,一方面可以補充水份,又可兼顧保持口腔濕潤。不管稀飯、乾飯或紫米飯都是付十元不限量吃到飽,不同於一般自助餐白飯固定價錢。

在我看來這種收費方式對某些弱勢者很友善,他們可以少點些菜,付十元多吃一些飯和喝湯及飲料,也是一種商業上的慈善心,每週一還有素食日打九折,不管是不是行銷,都算是為愛地球付出心力了。


Daily Sketches
基隆光復路口
Chronicle Books Journal 20 x 30 cm

這裡之前是麥當勞,後來改成了星巴克,有最長的天橋在此橫越基隆、光復兩個路口,一旁有臨江觀光夜市,人潮車潮都很多,是基隆路最塞車的路口。

這轉角採光好,我喜歡明亮的咖啡廳,讀書、寫字、畫畫都好。在這裡一邊看書一邊望著風景,一開始覺得這景橫向太寬太散不入畫,但不知不覺就找到了構圖的靈感。有時熟悉的風景就是比較容易有畫面。


Daily Sketches
中山堂
Chronicle Books Journal 20 x 30 cm

去成都路買咖啡豆總要經過這兒,中山堂暖色調對稱造型和頂端的山牆很吸引我,趁著一點透過雲隙的薄陽,記下入秋和煦灑落的陽光。

我喜歡中山堂另一個原因是他上方的國旗,紅色中一點藍色,特別在暖黃色中成為焦點。其次是後方白紅相間的的電塔,在藍天之中特別顯見,顏色令人著迷。 



Daily Sketches
疏洪生態公園.蘆洲
Chronicle Books Journal 20 x 30 cm

由停車場走過一段舖著石子的小徑,兩側長滿比人還高的蘆葦,之後來到淡水河畔,此處為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匯口,景觀非常壯闊。

300年前,清朝康熙三十三年間(西元1694年);郁永河由淡水來到此處,順基隆河而上至北投尋找硫礦,在他的裨海紀遊(康熙三十六年)中寫道:「初二日,余與顧君暨僕役平頭共乘海舶,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歭處,曰甘答門(按即關渡隘口),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涘;行十許里,有茅廬凡二十間,背山面湖,在茂草中....

今日適逢大潮,眼前如一大湖,水面平靜,可望台北盆地北面山系,左方方小坪頂,向天山、面天山、大屯山、七星山、梅花山、五指山依序排列。

尋山賞景賞月,思古之幽情,遙想三百年前郁永河初探台北盆地時文字所記錄的景象。




2016年9月7日

梗枋大溪萊萊鼻貢寮


梗枋.頭城

車過外澳,尚未達龜山火車站,經上坡轉彎處,前方有一海灣,名日梗枋,眼看就要下雨了,擔心再䦕下去就沒有比這更好的角度了,臨時停車於一間名叫海王的海鮮餐廳前,三兩筆勾勒了龜山島輪廓。岩石帶着赭色和赫色的暖色,龜山島是畫面中唯一的冷色,被暖色襯托著。

畫著畫著就下雨了,躲回車上補了些文字,紀錄當下的心情~



大溪.頭城

頭城大溪大安廟對面有個海邊的籃球場,一眼望去除了地平線和海平面兩條平行線外,籃球架和一隻佇立的搶孤旗幟,剛好完美畫破平行線的規律。

在此停車,走到海邊步道,天空仍灰暗,地上方才下雨還潮濕著,一對情侶在堤防散步,我用最簡單的速寫工具畫下這瞬間感受。

來到大安廟前旁李香海產老店,一個人不好點,就叫了盤炒麵加一份鮟鱇魚湯。這魚肉富彈性和膠質,老闆把兩個魚肝也給了我。份量真得太多了,硬著頭皮全吃完,才260元。

今日一個人的海濱之旅就到此結束了吧?接下來往南或往北,回家的路都一樣遙遠,不走回頭路了~

四角窟觀景台.萊萊鼻

天黑前過石城車站,來到新北地界,進入台灣最東端的三貂角,告別東岸進入東北海岸前有一景觀台,可遠眺來時路,此處為東岸知名海蝕平台萊萊鼻地景公園。

回頭天空已一片昏暗,大山頂上雲隙間透著金色的霞光,兩座大山都是雪山山脈最東邊的枝稜,較遠為福隆山,較近為隆隆山,均在海抜四百米之上。北迴線火車即由兩山間穿過。



黃金咖啡海岸.貢寮

下雨天出門,一路雨刷拚命的刷著,那天頭城往台北的速寫旅行,結束在福隆,今天回到福隆接續之後的東北海岸行程。

在福隆火車站吃了一個便當,招牌便當六十元,位於公路旁一間不起眼的小店,外觀像人民食堂般,隔著玻璃鋁窗點餐,店員在從小窗口中遞過便當和找的零錢,這情境有點像在火車站買火車票,挺有趣的。

我並不知福隆便當哪家是真哪家是假,只見滿街都是福隆便當,但發現這間店門前停了兩台大貨車,司機捲起袖子大剌剌的啖著白飯。我猜是找對了,即便不是這家店也肯定好吃。

下午三點半來到貢寮金沙灣,這兒有間咖啡廳在沙灘旁。名叫黃金咖啡海岸,因為名聲響亮,而大家只記得這裡叫黃金沙灘, 但任人一看便覺得沙子顏色確實特別的金黃。

咖啡廳開了九年,提供沖水及咖啡餐點,近年拍攝國片「缺角一族」而聲名大噪。電影中阿公為了讓遠在美國的孫子可看他家,於是想出把門牌漆在屋頂上,這樣Google Map就可以找到了。

電影拍完, 門牌還在屋頂上,地址是「日光鄉.日光大道.67號」。回家後我上Google Map 查看,結果屋頂門牌已被Google 塗成一片空白了。

2016年9月3日

永碇溪畔姑娘廟


永碇溪畔姑娘廟
Arches Paper 300g 38 x 29 cm Rough
水彩寫生

右方高大的石底觀音山為基隆河與景美溪分水嶺,兩條溪均發源於此山,最終匯流於淡水河出海。

石碇往平溪間峽谷陡峭,山勢險峻,大雨瞬間由山頂如洪荒般傾瀉而下,夾著泥流以千鈞之勢衝向溪中。

此處為溪水發源處,水勢尚緩,居民房舍鄰溪而建,姑娘廟前溪畔有一小涼亭,夏日孩童老人在此納涼休憩。

東北風順著山谷由前方吹來,我駐足於溪上小橋。山風消暑清心,涼爽宜人。唯山谷縱深不夠,構圖不易,在選景上,費盡心思。

由河心單點透視畫兩岸,畫面一分為二,彷彿兩張直幅,此構圖可顯後方群山雄偉之勢。但卻少了端景,我只好在溪水消點處加了間紅房子,做為過渡兩個畫面間的視覺引導。

后記

侯導今年最後一次和我們一起寫生,下學期她在實踐和銘傳的課程滿檔。

2016年9月2日

入秋前


外澳海水浴場
Saunders Bockingford 300g 18 x 26 cm Grain Fin
水彩寫生

一時興起想去宜蘭,憋了兩個月沒往宜蘭跑,只因暑假塞車嚴重。母親由加護病房轉入安寧病房再回家中調養,三個星期時間一晃而過,對山海大自然一直渴望著,快要無法承受,倒不覺得非寫生不可,在病房中也常畫一些速寫,之於大山大海的夢繫魂牽卻不曾停過。




Daily Sketches
宜蘭外澳龜山島
43 x 14 CM Strathmore Art Journal 300g.
水彩速寫

我喜歡把人物畫的很小,成為和大自然對照的比例尺,那就要去畫大景,去空曠之處,但如果沒有空曠之處呢?沈復的浮生六記,中提到一些方法。

「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又常於土牆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這張速寫我用了一種非常有趣且想像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果真有宜然自得的感覺。


黃昏的市府廣場
Saunders Bockingford 300g 18 x 26 cm Grain Fin
水彩寫生

一位畫友私訊提醒我,他說我的光色和他在今日高鐵上肉眼所見天空顏色幾近相同,但舉凡大師都在情境上多所著墨而不流連於形色光影的具體描繪。

我深思良久,覺得近日因寫生操之過急,受制於物象之外在,忘其內涵。量雖多質卻不精,充其量只是把抄照片改為抄風景,而師造化終得心源之「心源」,其實早已消聲匿跡,無影無蹤。

我很感謝這位朋友,他甘冒得罪人的風險提醒,想必看我在此掙扎,助我一臂之力,真益友也。

我試著回到之前沒進入光影光色素描練習前的寫生形態,再畫出來的東西又更有一番韻味,和最早畫法雖有幾分神似,但卻不盡相同,對於氣氛掌控更具體也更有把握。

吳冠中在入太行一文說,「入太行尋藝,勿求急功近利。藝之誕生,往往在出入太行之後。入亦難、出亦難,難在出入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