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0日

寳藏巖遠眺新店溪寫生


台北市中正區寶藏巖遠眺新店溪
Arches Watercolour Pad 18 x 26 cm 300g Grain Fin
小幅水彩寫生

本來美麗的河濱步道,如今颱風後成了一片泥濘,但風景美醜卻不影響寫生,我心中自有一片風景,這也是為何每天都可以騎著菜籃車去河濱寫生的原因。這樣的活動很不花錢,2:00出發3:00開始畫,4:30 就畫完一張小水彩。接著騎車找家便利店,點杯美式咖啡,配上蛋糕,喘口氣,歇歇腳,一天又過完了。

今天畫新的水彩本,在四十天內,已完成20張小幅水彩寫生。讓我看到不少問題。每次寫生不要管好壞,只要能發現一個問題,就算有所收獲。唯大量寫生練習,問題才會一一浮現,並一一找出解決方法,複製成功經驗,無師之人,此謂撞牆學習法。

之前經歷水面反射光的觀察,如今水的反光就看得更清楚了。但今天還是有個致命的錯誤,遠景中對岸的綠色,在潮濕天氣中,顏色由綠變藍的距離更短,一水相隔,由照片上看對岸的綠地已是藍色。下次潮濕天氣的中遠景構圖,可大膽把200公尺外綠畫成偏藍,這樣更能表現天氣和光色的遠近感。 右方山景相較遠景河岸綠帶,應該用不同的冷暖來表現,但畫中卻用同一色相,這是冷暖邏輯的錯誤。也可以不用如此在意一點點差別,但即然是學習,就該知道其中不同,學會後,將來再取捨。

另一個小發現是,現場看到對岸的高壓電塔很清楚,連電線都很清楚,我本蘸了深色要勾電線,但瞇眼一看,電線很淡,幾乎看不見,於是又收手了,只在電塔兩邊象徵表現較暗的電線。所以遠景的電線或電塔,除非有畫龍點晴的效果,不然其實不一定會很清楚,可以省略。除非它是趣味的焦點。

一位老師說,一般人容易貪求形、色、光、影。這些都是畫面構成的元素,形色光影的本質即為線條、色彩和明暗。這話很難懂,但我內心有些感覺,假如不追求這些事物呢?

何謂無形,是遠景中和畫面中暗部相接處,虛的部份嗎?無色,是不是彩度可以低一點,以冷暖色來表現空間的概念呢?無光,光如不強調,畫面沒有張力,是不是用渲染來表達明暗的概念?無影似乎是一種平面表現,色塊和色塊相接嗎?。

不過我倒覺得,一開始初學階段都是形色光影的追求,這些東西很吸晴,後來越畫控制力越強,才不會被眼睛牽著走,這時才有可能在形、色、光、影之中找到新意。之後又是另一種境界,但新境界畫的畫,可能不被一般人所欣賞。我現階段只能注意觀察這些事物,小心在畫面中控制形色光影的比例,要能適度表達卻不過度突顯。




這組十六開小幅水彩寫生工具排列方式,非常適合坐在路旁寫生。

2015年8月9日

台大農場寫生


台北市大安區台大農場
Arches Watercolour Pad 18 x 26 cm 300g Grain Fin
小幅水彩寫生

颱風蘇迪勒讓我這幾天都無法寫生,也正好趁此在家中多讀些水彩書籍,思而不學或學而不思都不行,只有一邊執行,一邊體會,一邊吸收。

出門後所見,滿目瘡痍,樹倒不計其數。其中以芳和國中外約雙手環抱的猢猻樹攔腰折斷,最為驚人。

今天用了些平常不用的顏色,比方說用紫色畫陰影最暗處;普魯士藍畫樹暗部,過去我不太用這種方法,但為了製造同樣明度中不同冷暖,我改變了方法。

試著一開始不打濕畫紙,用很淡的黃綠色平塗待紙上水色減退後,薄塗天空和建物及樹叢,這時濕畫的水味一樣會出來,但不會像清水打底,高光部份顏色偏冷,且薄塗後,雖然是濕畫的味道,但往往太濕,接下來要等很久才能畫。天氣本就潮濕,這種以有色的平塗來濕紙,可減少薄塗時紙張累積負載的水份。

今天是大光源,太陽在薄雲中,光線落在地上沒有陰影,因為薄雲,光色仍偏暖,所以還是以暖色為畫面中的光色,整張畫完後,再局部加入冷色於暗部,最後以鎘黃由左向右漸層平塗來增加光源方向感。



2015年8月7日

手作水彩筆盒



台北市內湖區大湖公園
Arches Watercolour Pad 18 x 26 cm 300g Grain Fin
小幅水彩

昨天的大湖公園沒有畫好,過多細節,用色混濁,筆觸凝滯瑣碎。

畫不好水彩有可能是筆的大小不對,因此找了許多書,想了解準備多大的筆才適合。在水彩書中列出八開水彩要準備的筆,其中2"和1"的平筆和14號圓筆我都沒有,表示長期以來用過小的畫筆來畫過大的畫。

我的圓筆最大只有8號,平筆最大只有1",所以一直用小筆畫大畫,畫大遠景沒有問題,但昨天山景、水面和天空都算近景,佔畫面比例過大,沒用大筆處理,很難成功。


書中建議14號圓筆可以買兼毫筆(人造毛),作者本身80%的畫作都用2"兼毫扁筆畫的。

今天我重新手作了兩個筆盒,把水彩筆分為8開及16開兩組。八開以2"平筆開始,而16開則以1"平筆開始。過去買筆常常是只差兩號,如 4、6、8號圓筆;4、8、12平筆,平筆買太小,圓筆少了14號大筆,這也是我平筆一直沒用上的原因。果然自學水彩就是要走很多冤枉路, 花很多冤枉錢。

重新調整好後,又試了張16開大湖公園,果然大筆畫山景渲染,就是大器,畫面也乾淨了。



註、左為16K寫生攜帶用筆,右為8K寫生攜帶用筆,以A4塑膠文件盒及羊毛氈珍珠戳板製作。筆毛不會碰壞,洗完筆後夾進戳板槽中,筆毛朝下倒吊放乾不傷筆毛。

不同水彩筆之筆觸效果

2015年8月6日

水面反光



台北市內湖區大湖公園
Saunders CP Rough 300g 37 x 28 cm 8K
水彩寫生 

因為颱風要來了,明天畫友們無法聚會寫生,今天趁著去內湖買菜前先去寫生。中午12點到大湖公園,找到能看到橋又有樹蔭的地方就開始畫。

類似這種中景的山和前景的水面,之前在新店廣興也畫過,我知道難度很高,不容易成功,主要是中景的山沒有太大的明暗,但卻有很多不規則的樹叢,所以不能畫平。我先調好不同的顏色,分別於不同小盆中,待會用濕縫合、濕接色平塗或濕中乾或濕中濕等不同的濕畫技法來染這片山。這部份我已有經驗。

前景是很大的挑戰,大面積單調的前景,沒有東西陪襯,即不畫水鴨也不畫水鳥,那水就要有變化才行。可是我眼中所見的水面是一大片反光。很亮很亮,我看不到任何明暗不同的細節。

中午陽光直射水面,連倒影都沒有。因為看到的都是反光,所以自然不敢把水的顏色畫深,只敢用較淡不飽和的綠和藍來畫。但事後由照片和寫生相對照,似乎水的顏色要更深才夠,只有水平線以下有一條帶狀亮色是最淺的。

下次碰到中午的水面反光,要小心上當,其實這些漫射的波光反射,在相機中並不似肉眼所見全部都是亮的,較近處其實是較大的水波紋。只有較遠處才會變成一片波光。

我猜想如果不是直視近處水面,而是像相機一樣聚焦於遠處的一點,也許可以看出遠近顏色有所不同,但因為視點轉移,眼晴在反射光很強之下,收縮了瞳孔,所以看起來就都一樣,另外的可能是人的瞳孔縮到最小也沒辨法像相機那麼小,因此看到水的暗部時,眼晴早已曝光過度了,水的亮部亦曝光過度,因此所有的水,只剩下一種亮度。但我對這樣的假設還是比較懷疑。

從下方照片上發現當山和水都有正常曝光值時,天空卻曝光過度,也就是說,我所繪的天空和山是有正常曝光的,但水卻太亮了。證明,我即便單看水面或整個風景時,我的眼晴都不會將水正常曝光,即便天空這麼亮都可以正常曝光,但水卻不行。水面的反光如同直接看太陽光,當直視太陽時,周圍的東西都會變成黑色,因此,合理解釋人的眼晴直視於反射光時會造成顏色的誤判。

人的眼晴為了調適到太陽的反射光能看見的情況下,而看不見水的固有色。如同畫石膏像高光部位,只剩光色。但其他部位卻仍有固有色的存在。水面波光之下,其實是水的固有色,如同海浪的浪花之下,其實仍是海水的固有藍色。但遠處的水反射小點連成了一片,減弱了固有色,近處波浪較大,則會同時看到反光的光色及固有色。這就是照片中近處較深的原因。

相機有偏光效果,濾掉了反光,固有色能正確曝光。人眼晴受折射干擾,不易觀察覺水的顏色和倒影的明度。相機去除了這些折射,看到的顏色比肉眼飽和且倒影部份也更深。


為了證明這樣的發現,我用PS加深了水面,果然整體畫面和相機曝光相同。表示當初如果先有理論基礎,或許就會用更暗的明度來處理水面。這也是畫照片不會碰到,但寫生會碰到的問題。同樣的理論在畫金黃色稻浪時亦相同,其實稻子的反射下仍有固有色,因此遠處的稻子光色較多,近處的稻子則固有色較多。

透納說水是透明的,水本身有顏色,倒影的顏色和水的顏色相加才是倒影的顏色,倒影比實體顏色為暗,但鏡子卻會反射,進去的顏色和出來的顏色明度是一樣的。

天空中的陽光直射水面會看不見水邊物體的倒影,當天空中陽光斜射水邊物體時,才會有倒影。中午因為沒有光照到物體,直射水面的光多半穿透水面,因此沒有倒影,沒有風時,水面沒波紋的斜面,所有光都反射到天空,由天空看湖面就像一個大鏡子。沒有波紋我就不會看到反光,所以理論只對了一半。

加深水面同時,如要表現水波情況,不僅要畫出水的固有色,還要在近景處以深色水紋來表現水面波動,才是一張太陽下水面反射光影的圖畫。




2015年8月5日

端坐的長髮少女



端坐的長髮少女
Arches HP 300g 37 x 28 cm 8K
水彩寫生

今天坐在逆光的位子,我先用黑蠟筆速寫一張明暗小稿參考,大約標註明暗狀況,到了實際作畫時,卻用色不夠濃,色調暗部壓不下去。只好依比例把整個色階往上提。

今天在鉛筆上花了很久的時間打輪廓,怎麼都沒辨法把MD的臉畫像,之前也畫過一次她,還覺得她的臉部輪廓很好畫,但今天卻要在八開中畫全身,臉部過小,很難畫像。來來回回被臉卡住又不肯放棄,浪費太多時間。

董老師提醒我照劇本走,才驚覺時間快沒了,此時已是最後一個20分鐘。只好拿大刷子把背景左下方暗部刷暗一點。但背景的部份卻沒跟著處理到位。




2015年8月3日

專家和學生級水彩的不同



新北市永和區中正橋河濱公園
Arches Watercolour Pad 18 x 26 cm 300g Grain Fin
小幅水彩寫生

下午約了Russell和凌大哥去復興美工附近買畫材,在車上討論到是否該一開始就買專家級水彩,Russell因為經濟上沒有問題,所以一開始學水彩就買了最貴的貓頭鷹牌水彩,所以無法了解學生級水彩有何不同,我因沒在工作,捨不得花錢,一直到現在還用牛頓條狀學生級水彩,但在禁不起誘惑下後來也買了林布蘭的塊狀水彩,因此很清楚知道兩者之間的差別。

一般初學者水彩技法有限,專家極水彩效果不大,頂多會覺得顏色很鮮艷,顯色很好,彩度和飽和度很高。但這些好處並沒有對畫面產生太大的影響,相對有時會誤以為是買到了好紙張。

對於速寫在黑線條中填色的人來說,學生級塊狀水彩帶著隨身走就夠了。因為這種填色的速寫鋼筆線條己彰顯畫面空間,色彩系統只對觀賞者暗示物件顏色而已,就算不填水彩也無傷其本身的畫趣和質感。不像水彩畫是以水彩造形畫出明暗和空間。顏料的好壞當然直接影響造形的能力。

專家級水彩顏料一定要在好的手工紙上才會發揮效果,一般專業水彩畫家會要求在暗部中畫出更多細節,但水彩明度較低的濁色,如派泥灰、焦茶、群青、焦赭等色,一般學生級的顏料很難控制。一下筆太黑,染三次紙色就填平,變成灰色反光。

學生級顏料顆粒大,水多時,看到紙色的反光覺得很淡,水乾顆粒聚集變得太暗且發灰。用這些粒度大的水彩調入其他純度高的顏色中,很快就會變髒且變得不透明。

但專家級的水彩顏料粒度小,在水中漂散均勻,乾了之後平均附著於畫紙上不平整的凹槽中,而凸點則透出紙色,因此透明效果大大增加。

在高度透明的條件下,畫家可以創作出更多暗部的層次和色階,可以加入更多的水,分次處理暗部層次,而學生級的水彩,水多太淡,水少太濃。層次和控制力都變低。初學者技法還不到複雜層次控制時,不會覺得專家級顏料和學生級有什麼不一樣,特別是這些色彩很暗又很濁,理所當然覺得要省錢就先把這些顏料換成便宜的。

以上是針對濁色和暗色系統專家級顏料的說明,至於其它高彩度顏料又如何?

專業畫家不但用專業顏料,更有些專業畫家堅持只使用單色顏料,單色顏料就是顏料上只有一種色料代碼的顏料。我們一般用的顏料都是經過顏料廠商以不同色料調合的顏色,但色料每一次混合,彩度就會下降,因此有所謂原色、一次色、二次色之分。這些畫家為了控制更高的彩度,寧可買單色顏料在紙上混色,畫出的顏色比用顏料廠調出的顏色更鮮明。

專家級的顏料因為研磨細膩度高,內容中添加的阿拉伯膠、蜂蜜、甘油及牛膽汁純度較高,成本也變高些,但阿拉伯膠可增加附著力及光澤,蜂蜜可以緩乾燥,牛膽汁增加了流動性。自然顏料不會擠出來一下就乾涸。要再用時,碰到水化開的速度也快很多。

以這種高純度的顏色來作畫,即便一般初學者在調色盤上調色都可維持很高的彩度,更何況是專業水彩畫家,習慣在紙上混色或是濕中濕的渲染。這些技法之下,專家級的顏料在造形和技巧上都優於學生級顏料。



2015年8月2日

大佳河濱公園寫生



台北市中山區大佳河濱公園
Saunders CP Rough 300g 37 x 28 cm 8K
水彩寫生

最近我一直在練習逆光的畫法,尚未找出一個成功的方式。覺得逆光下,畫照片會比寫生容易很多。

對我眼晴來說,逆光下的圓山飯店,仍看得見所有色彩,甚至後方天空的橘和藍都能清楚看見。但下圖中照片和作品相較,後方天空卻很亮,前方圓山飯店已成剪影,對比之強烈,非肉眼所見。唯左右近景處,照片比肉眼所見略暗,但至少可以正常辦識。

逆光下作畫存在一個問題,我到底是要畫我眼晴所見還是照片所見。如畫照片所見,那這取景就不太好,整個畫面逆光部份的比例過大,缺少其他遠景來淡化逆光形成空間感。也缺少近景來突顯固有色產生的近景空間。

如果要畫逆光下的圓山飯店,下方照片的構圖更容易讓人有逆光的感覺,中間遠處剪影可單色淡化處理就退後了,右方暗部中的白房子,將白色畫成藍色且山色略帶出綠色即可,左方近景的草皮、人影、樹影表現出光感對比即可。

現場寫生時,飯店顏色用藍色來畫,下方樹木用墨綠色來畫,其中有些部份洗過,有些部份加深來表現同一色塊中的層次,但回家在日光燈下看,覺得太暗。室內光不像逆光下的太陽,畫紙照到太陽之後很白,顏色不夠飽和就會覺得淡,但回家後一般日光燈不夠亮,馬上就會覺得太濃太厚或太髒。

所以在大太陽下畫圖,一定要畫淡,不能依靠肉眼來分辦,一般畫水彩時,是寧黑勿淡,因為乾了之後會變淡,但太陽照到畫紙時,寧淡勿黑,因為水份乾得很快,加上太陽很大,顏色會看起來不夠飽和,但其實因為乾得快,看到的顏色已不會再變淡了。除非能躲在陰影下作畫,才能正確的辦別明暗和濃淡。這一點水彩輸給油畫,因為油畫沒有紙色加入明暗考量的問題。

回家後我洗掉了部份中景,再加上亮一點不透明的綠色,提高了中景的明度,但前景水面和右後方的小山沒辨法全部洗淡,於是整體明暗上覺得前景的水面不夠亮,逆光的效果也不見了,這次又失敗了~

結論,近景的逆光要畫出較亮的天空和地面,仍要在畫面上找出較遠的區塊,安排不同層次的明暗,才能表現出空間及逆光的感覺。


我以Photoshop 重新調整天空亮度及水面亮度和左右兩側遠山亮度後,得出這張畫面較正確曝光值,了解這一類逆光主題,雖整體看起來是逆光,但仍應以中景為正常濃度畫完後,再畫左右遠山,最後才畫天空和水面,這是因為中景建物曝光值為+0,遠山為+1,天空為+2,天空和水面要淡於中景,故水面亦為+1 ~ +2 之間。而左側碼頭及石墩點景可為 -1 。其它暗部的修飾亦可為-1。

這樣調整過的畫,應該由中景先畫,表示逆光時要先畫明度為+0的大區塊,再畫 -1的區塊,最後才畫+1及+2和-2的部位。這樣才不會畫到太暗時暗不下去,結果疊色疊到髒掉。

今天的失敗在於先畫天空,因為看到天空的橘和藍,就想把天空的顏色畫出來,因此把天空當+1來畫,之後畫遠山時為+0,畫建築為-1,畫綠樹為-2。水面亦為-1這樣的明度整體是下降的,色階並沒有不對,在油畫可以如此,但水彩這樣畫就會太厚太重,失去水彩的輕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