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7日

梗枋大溪萊萊鼻貢寮


梗枋.頭城

車過外澳,尚未達龜山火車站,經上坡轉彎處,前方有一海灣,名日梗枋,眼看就要下雨了,擔心再䦕下去就沒有比這更好的角度了,臨時停車於一間名叫海王的海鮮餐廳前,三兩筆勾勒了龜山島輪廓。岩石帶着赭色和赫色的暖色,龜山島是畫面中唯一的冷色,被暖色襯托著。

畫著畫著就下雨了,躲回車上補了些文字,紀錄當下的心情~



大溪.頭城

頭城大溪大安廟對面有個海邊的籃球場,一眼望去除了地平線和海平面兩條平行線外,籃球架和一隻佇立的搶孤旗幟,剛好完美畫破平行線的規律。

在此停車,走到海邊步道,天空仍灰暗,地上方才下雨還潮濕著,一對情侶在堤防散步,我用最簡單的速寫工具畫下這瞬間感受。

來到大安廟前旁李香海產老店,一個人不好點,就叫了盤炒麵加一份鮟鱇魚湯。這魚肉富彈性和膠質,老闆把兩個魚肝也給了我。份量真得太多了,硬著頭皮全吃完,才260元。

今日一個人的海濱之旅就到此結束了吧?接下來往南或往北,回家的路都一樣遙遠,不走回頭路了~

四角窟觀景台.萊萊鼻

天黑前過石城車站,來到新北地界,進入台灣最東端的三貂角,告別東岸進入東北海岸前有一景觀台,可遠眺來時路,此處為東岸知名海蝕平台萊萊鼻地景公園。

回頭天空已一片昏暗,大山頂上雲隙間透著金色的霞光,兩座大山都是雪山山脈最東邊的枝稜,較遠為福隆山,較近為隆隆山,均在海抜四百米之上。北迴線火車即由兩山間穿過。



黃金咖啡海岸.貢寮

下雨天出門,一路雨刷拚命的刷著,那天頭城往台北的速寫旅行,結束在福隆,今天回到福隆接續之後的東北海岸行程。

在福隆火車站吃了一個便當,招牌便當六十元,位於公路旁一間不起眼的小店,外觀像人民食堂般,隔著玻璃鋁窗點餐,店員在從小窗口中遞過便當和找的零錢,這情境有點像在火車站買火車票,挺有趣的。

我並不知福隆便當哪家是真哪家是假,只見滿街都是福隆便當,但發現這間店門前停了兩台大貨車,司機捲起袖子大剌剌的啖著白飯。我猜是找對了,即便不是這家店也肯定好吃。

下午三點半來到貢寮金沙灣,這兒有間咖啡廳在沙灘旁。名叫黃金咖啡海岸,因為名聲響亮,而大家只記得這裡叫黃金沙灘, 但任人一看便覺得沙子顏色確實特別的金黃。

咖啡廳開了九年,提供沖水及咖啡餐點,近年拍攝國片「缺角一族」而聲名大噪。電影中阿公為了讓遠在美國的孫子可看他家,於是想出把門牌漆在屋頂上,這樣Google Map就可以找到了。

電影拍完, 門牌還在屋頂上,地址是「日光鄉.日光大道.67號」。回家後我上Google Map 查看,結果屋頂門牌已被Google 塗成一片空白了。

2016年9月3日

永碇溪畔姑娘廟


永碇溪畔姑娘廟
Arches Paper 300g 38 x 29 cm Rough
水彩寫生

右方高大的石底觀音山為基隆河與景美溪分水嶺,兩條溪均發源於此山,最終匯流於淡水河出海。

石碇往平溪間峽谷陡峭,山勢險峻,大雨瞬間由山頂如洪荒般傾瀉而下,夾著泥流以千鈞之勢衝向溪中。

此處為溪水發源處,水勢尚緩,居民房舍鄰溪而建,姑娘廟前溪畔有一小涼亭,夏日孩童老人在此納涼休憩。

東北風順著山谷由前方吹來,我駐足於溪上小橋。山風消暑清心,涼爽宜人。唯山谷縱深不夠,構圖不易,在選景上,費盡心思。

由河心單點透視畫兩岸,畫面一分為二,彷彿兩張直幅,此構圖可顯後方群山雄偉之勢。但卻少了端景,我只好在溪水消點處加了間紅房子,做為過渡兩個畫面間的視覺引導。

后記

侯導今年最後一次和我們一起寫生,下學期她在實踐和銘傳的課程滿檔。

2016年9月2日

入秋前


外澳海水浴場
Saunders Bockingford 300g 18 x 26 cm Grain Fin
水彩寫生

一時興起想去宜蘭,憋了兩個月沒往宜蘭跑,只因暑假塞車嚴重。母親由加護病房轉入安寧病房再回家中調養,三個星期時間一晃而過,對山海大自然一直渴望著,快要無法承受,倒不覺得非寫生不可,在病房中也常畫一些速寫,之於大山大海的夢繫魂牽卻不曾停過。




Daily Sketches
宜蘭外澳龜山島
43 x 14 CM Strathmore Art Journal 300g.
水彩速寫

我喜歡把人物畫的很小,成為和大自然對照的比例尺,那就要去畫大景,去空曠之處,但如果沒有空曠之處呢?沈復的浮生六記,中提到一些方法。

「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又常於土牆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這張速寫我用了一種非常有趣且想像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果真有宜然自得的感覺。


黃昏的市府廣場
Saunders Bockingford 300g 18 x 26 cm Grain Fin
水彩寫生

一位畫友私訊提醒我,他說我的光色和他在今日高鐵上肉眼所見天空顏色幾近相同,但舉凡大師都在情境上多所著墨而不流連於形色光影的具體描繪。

我深思良久,覺得近日因寫生操之過急,受制於物象之外在,忘其內涵。量雖多質卻不精,充其量只是把抄照片改為抄風景,而師造化終得心源之「心源」,其實早已消聲匿跡,無影無蹤。

我很感謝這位朋友,他甘冒得罪人的風險提醒,想必看我在此掙扎,助我一臂之力,真益友也。

我試著回到之前沒進入光影光色素描練習前的寫生形態,再畫出來的東西又更有一番韻味,和最早畫法雖有幾分神似,但卻不盡相同,對於氣氛掌控更具體也更有把握。

吳冠中在入太行一文說,「入太行尋藝,勿求急功近利。藝之誕生,往往在出入太行之後。入亦難、出亦難,難在出入之間。」

2016年8月21日

夏末黃昏寫生


三芝溪底小忠寮
Arches Paper 300g 31 x 23 cm Rough
水彩寫生


木柵猴山岳暮色
Arches Paper 300g 31 x 23 cm Rough
水彩寫生


淡水黃昏
Arches Paper 300g 31 x 23 cm Rough
水彩寫生




2016年8月14日

從晴天畫到雨天的 Bockingford 水彩紙


忠孝西路台鐵站(大晴天)
Saunders Bockingford 300g 18 x 26 cm Grain Fin
水彩寫生

今日天空如海水般湛藍,騎著公路車,藍天中台鐵車站紅色屋頂如此鮮明。

還好有帶Bockingford 水彩紙,什麼天候顏色都難不倒它。過去總嫌它顏色太生、太豔;筆觸太銳又太乾,如今作畫速度快了,反而覺得水份控制剛剛好,一段時間應該重新檢視一下自己所用的紙張,因為不同時期的想法和表現方法不同,也許過去不好用的紙如今卻剛好。

以前我喜歡畫灰調子濕畫法,要兩種顏色多一點水份在紙上撞開,這種紙渲染和灰調子都不好畫,所以當時用得很辛苦。如今對色彩平衡能力好一點,就想加入一些彩度高的色塊,讓畫面活潑一點,這紙就剛剛好。


三芝小漁港(晴天有雲)
Saunders Bockingford 300g 18 x 26 cm Grain Fin
水彩寫生


烏來桂山電廠(多雲)
Saunders Bockingford 300g 18 x 26 cm Grain Fin
水彩寫生


烏來龜山國小(陰天)
Saunders Bockingford 300g 18 x 26 cm Grain Fin
水彩寫生



101雨中街景(雨景高明度調子)
Saunders Bockingford 300g 18 x 26 cm Grain Fin
水彩


二條通綠島小夜曲(室內低明度調子)
Saunders Bockingford 300g 18 x 26 cm Grain Fin
水彩速記

2016年8月12日

十分車站寫生


十分天燈
Arches Paper 300g 38 x 29 cm Rough
水彩寫生

人生不就一張紙,何苦自尋煩惱時~
坐看風雲寒雨巷,笑迎春光明媚池~

出門之前十分鐘我留下這兩句詩文,並不期許自己成為一個畫家,但願用更超然平淡的心情來看待繪畫,如此才能自在遊於藝,不受形式拘束。

十分並沒有什麼景點可停下寫生,能不淹沒在遊客相機下已萬幸,陣陣風雨,隨時可能淪為落湯雞。在溪對岸找了個涼亭,眼前只有無法透視又不能閃躲的橫向大平面,又是一次嚐試,失敗也當趣味之所在。

畫慣山海溪流池畔的主題,這種不討喜又沒辦法凸顯深度的風景,只能用感覺畫,時間一小時,光影車輛遊客都不時流動著,簡化和感覺勝過肉眼觀察,色彩平衡勝於明暗透視。

寫生就當朋友們歡聚一場,和大自然重逢,後來,覺得這部份已成為人生中最不可缺少和最美好的時刻~

2016年8月6日

水彩小品



Daily Sketches
Bright Daylight 明亮的天光
Strthmore Watercolor Pad 300g 21.5 x 13.5 cm 
水彩小品

相遇

天光正亮時
我乘小舟遠行
在波光瀲灩的金色毛毯上
浮沈

當那葉扁舟
在海中與你相遇
我奮力揮著手臂
揮成了
粼粼波光

如千萬畫素中的一點
你還會看到我嗎?





Daily Sketches
Beneath The Sunshine 陽光下
Strthmore Watercolor Pad 300g 21.5 x 13.5 cm 
水彩小品

陽光下

那天下雨
紅色陽傘沒能及時為你撐起金色的雨點
淋濕了上身
淋濕了臉頰和臂膀
淋濕你古銅的膚色